>>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多 咱”

写作者:闲云孤鹤     日记本: 时光的印迹

日期:2022年02月26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31

  
  我是本地人,是祖上就住在这里的本地人。因为起小就听老人说:我们是大明朝洪武年间就打山西辗转移民到这里的,算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
  母语的方言就在本地,后来普通话兴起,各种媒体官话也都是普通话,因此在一些大场面上说自己的方言,倒觉得不好意思了,尤其是听自己的录音。
  再后来,工作在了外地,一听到与我相同的乡音反倒觉得那么的亲切了。凭着这一口的乡音竟也有了老乡这个圈子群体。
  那一年,我在东北求学的时候,有一室友是来自四川大凉山的民族同胞。尽管他努力地说着“普通话”,但我还是有些听不懂。我问他,我的方言你能听懂多少。他说你这哪是土话啊?你说的就是普通话。妈呀!我说的普通话?他说对啊,我一字一句都能听得懂。心说,坏了,我也许早就拿腔作调了吧?很显然我的语言已在不觉不知中把方言中我无法写出来的语句都删除掉了吧。也真是,我的土话要是都能写出来,遣词造句也就基本是普通话,只不过发音、语调有些不太一样,让人听得懂应是没有问题的。
  早就知道,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因此读他的作品我也就特别经着心。听侯宝林先生的相声我也有诸多的收获,后来发现,侯宝林先生的传人里,郭德纲的语言也极其丰富,故而也就很留意的听。
  有一日发现,郭德纲在优酷上开始说评书《三国》了,这我得要看看。果然他的三国与众不同,这里且不说他的风格迥异。单就语言来说,很亲民,很接地气。这一来也就看了一年多了。
  有一次他说到了“吃马呼”这个词,这个词我听得懂。这不就是打小就会说也知道啥意思的“眼屎”的土话嘛。且慢!好像字幕打出的不是“吃马呼”这三个字。还好在线的视频可以返回去看,人家的字是“眵目糊”三个字。这不就对了嘛,人家这三个字一目了然,一看就知道,这就是糊在眼上的那些玩意儿。至于我的“吃马呼”,让人家往哪里猜去啊。本来我是以为根本就写不出这三个字,只是土话的发音而已。字典上说:眵,眼睑分泌出来的黄色液体。看来凡此方言均有出处。
  前些时开始听老舍先生的《自传》,听到了“多咱”这个词,这个词我听得懂,不就是打小我就会说也知道啥意思的,何时、什么时候的土话吗?到底是不是“多咱”俩字我吃不准,本来就没有想过这俩字还能写出来。实际上,我已经有许多年不说这个词了,也很久没有听到有人说这个词。试着百度一下吧: "多咱"一词是北方人对"多早晚"的切音,就是多早晚的意思,取早的声母,取晚的韵母。意为"什么时候" 。
  听着老舍先生的《自传》我的心情才对这类词的波澜平静了一些。原来先生的自传里说他当年在青岛开始谋划写《骆驼祥子》的时候,就觉得他所会说的许多北京方言,也许就根本写不出来的。恰巧,这时他遇到了一个友人,人家指点他那些方言怎么写。他才算开了眼,长了知识。也因此鼓足了他写《骆驼祥子》的勇气,或者说奠定了基础。看来,语言大师也是一寸一尺的长起来的。
  
  

完成时间:2022.02.26 11:40:28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