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学问一条线?

写作者:闲云孤鹤     日记本: 时光的印迹

日期:2021年12月10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32

  这里我要讲一个小故事。
  我早就知道钱钟书先生是大学问家,被人尊崇被人顶礼膜拜。可是读了先生的名著《围城》也看了众多的影视作品以后,就觉得先生的学问不仅如此吧?名要付实,名要付实!好奇心驱动,我要再往前探究一翻。结果发现:先生的学问还有许多许多,《围城》仅仅是冰山一角。先生的《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七缀集》等等等等著作里都藏着他的学问。
  那么,先生的大学问我先从哪里下口呢?《管锥编》怎么会有这样的书名呢?看这仨字就觉得好玩,其中写了什么?不知道。
  当年,胡杨林有一位网友,她曾在一家重点大学的图书馆工作过,也曾向我吹嘘过,她能为我在那里无限期的借到任何书。好吧,就给我借套《管锥编》看看吧。这个实在人大老远的跑来就把重重的这几本带来了。在此表示感谢!
  才没读几页,我就惊呼:天书!大喊:过瘾!这么好的书这么过瘾的宝贝,我自己必须拥有。
  当当网下单,没过多久,厚厚的四册繁体字版《管锥编》就到我手上了。
  四册书:《周易》《诗经》《左传》《史记》《老子》《列子》《易林》《楚辞》《太平广记》《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这么多经典,这么巨大宽泛的学问,这套书里都做了探究与注解。而且是中文、好几国洋文呼应。我不惊呼,算我是木头!
  从头一字一字的蚂蚁啃骨头吗?不行!有的书的原文我还没读过呢。接下来要么是先读了原书,再来看相应的章节,要么先浅读读《管锥编》的某个章节再带着印象去读原文。
  恰好,那时的前不久,我才算认真读了《老子》。那就从《老子王弼注》开始吧。
  钱先生说:“王弼注本《老子》词气舒畅,文理最胜,行世也最广。晋唐注家与马迁所谓“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者,各逞私意,阴为笔削。欲洗铅华而对真质,宛脂粉以出素面,吾病未能。原文本相,其失也均,宁取王本而已矣。”
  你看,钱先生这么推崇王弼注本,想必也是很推崇王弼的学问的。
  好吧,就沿着钱先生的指引读读王弼的注解吧。读罢,关于《老子》的学问大长,受益匪浅。
  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省微山县)人。三国时期曹魏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
  明察聪慧,爱好老子,通辩能言。 曾任尚书郎,文名盖世,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读《老子》的《老子注》 《老子指略》及解读《周易》思想的《周易注》《周易略例》 四部。 其中《老子指略》 《周易略例》是王弼对《老子》《周易》所做的总体性分析的文章。
  入了这个门,是一直走下去,还是也朝旁边看看呢?还是好奇心使然,一看便知,传世的《老子》就有好几个版本,每个版本,古往今来都有许多大学问家注解。就是同一个版本也有几多大家解读。王弼的解说只是一家之言,有的见解和思路还颇有争议。
  看来要真读通《老子》难上难矣!何况还有更多别的学问呢。
  学问的探索可以是沿着一条线,但最后你会发现,它是一张网,一张无边无际的网。今生今世也学不完钻不透。
  
  
  
  后记:怎么说我也算读过《老子》的人了。许多年前,央视的百家讲坛有马未都先生的讲座。他的《收藏》系列我看,他的博客,我也去读,他的观复博物馆我也关注,一直很敬佩他的。
  有一天在百家讲坛上他不知怎么就讲起了《老子》的《谷神》一节,他把这里的谷字当五谷杂粮的谷字解了。而且还按照这个思路煞有介事的大讲一番。我都觉得很不好意思了,大错特错了。
  果然,不过几天,他在博客上出来道歉了。并作了适当的正解。
  你要问我《老子》《谷神》的谷字当何解?我说,可以当山谷的谷解,你要问《谷神》说的是个啥事?我在这里不能告诉你,你自己一看书就知道了。反正这一段不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言传。
  

完成时间:2021.12.10 18:42:50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