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许多年来,听书,似乎成了我“阅读 ”的大部分,究其原因,当然有科技进步设备更新的功劳,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人老了,眼花了,看字儿,不论是大屏的电脑还是纸书抑或是手机,睁眼模糊一片,必须戴老花镜才行了。老花镜的易疲劳,自不待言。听书,躺着可以,走着可以,干着活,也行。听不清,倒回去,再听一遍。拿不准的字儿,最多再去翻翻文本啦。总之一个字,爽!
好几年以前我就有一对蓝牙音箱了,因为自称为发烧友,所以我购买的音箱得要那种纸盆儿的。纸盆喇叭,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喇叭品种。现在科技进步了纸材里馋了羊毛,声音就有了变化。但是,依然中频很好,“人声”就好,低频也还认可,只是高音缺了清丽。手机播放蓝牙音箱发声,声音大小可控。
才听了王小波,眼下,又在听冯唐,喜马拉雅免费听《有本事》。
知道冯唐,也是许多年前的事了,到了这把年纪也讨厌跟风了,故,了解这个家伙,有的是时日。还是几年前,因为我一直看着罗胖子《得到》的直播,有一期是冯唐的主讲,自然也就看到了这个肉呼呼的家伙。“中”!有时间我得读读。当然,还不晚嘛。
我听的几档小节目,人家周末休息,是没有内容更新的。没得听了,怎么办?手机画面往下一拉。猜你喜欢出现了俩人,贾平凹和冯唐。凹哥,我已经读的不少了,那就冯唐了。其实冯唐还“不到日子”,可是天机不可错过啊。
人家说这是冯唐的最新作品,《有本事》,当然我早就知道这个家伙有本事。我倒要听听他是怎么说说,有本事的了。一听“很对味”嘛!前期才听了王小波,觉得对味,怎么冯唐更对味了呢?没有原则?臭味相投?自比天高认同类?打住打住,不要瞎想。
但是但是,我还是纳了闷儿了,王八蛋喜马拉雅怎么会给我推荐这俩人儿呢?一阵警醒,这是人工智能的“算法推送”!
我还自认为是个技术控,因此对算法的理解也许更深一些。人家闻到了我的味儿,一来我与这类人似乎臭味相投,更主要是我可能喜欢这种味儿。冯唐,我好理解。也许近若干期,我用手机关注过许多类冯唐人士或者是内容。可是凹哥,这许多年来,我都没有用手机牵连过他或者与他类似的人和事啊!
思路再开阔一点,不是前不久,我还在用电脑写字的时候提到过凹哥吗?对了,人家算法把对我的关注点定位在了我家的网络IP地址上了。只要我联网,不论是电脑、电视、手机、平板等等智能设备。我干了什么,人家都知道。这就是说,不等我撅尾巴,人家就知道我拉什么屎。可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