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游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进得西门不远,即是一要道路口所在。见此处有一高台既无遮挡也无点缀,拾级而上环顾四周倒也清爽,此台仅为此用还是有什么大用?莫非是为了拜山、祭湖而设?当今现代,这样的事怕是不让提倡了吧。那么它也仅仅为游人偶尔登台,闲聊,瞻视不远处的景色吗?即无遮风挡雨之处,也无椅凳供人歇息。若是其上再建一亭阁雨榭岂不妙哉?许久许久,高台依然如故,既无建设也无动静。
本以为,家居公园近邻,夏季可以嬉戏水,春秋两季饱览各色花卉,隆冬时节,观观雪景抑或踏雪寻梅一番。
数九寒天腊月将至,早有雪讯,只等来时欢嬉一场。突然间,世界遭遇疫情来袭。人人大门出不去,公园不让人进门。大局之下,谁能奈何?数秒般得等啊等,年关已过,寒气褪去,柳枝都发了青。春风一吹梨花又开放了,桃李杏树也闹了起来。大局未定,还得等。终于,终于,疫情有了松动,人们又开始蠢蠢欲动,大门敞了,公园也开了。
进了西门,到得要道路口之处,只感到视觉里有些不一样,莫非多日不出门,人也变得恍惚了?定睛一观,才发现,高台之上亭阁已建成了。
此亭上书《白鹿亭》三字。白鹿亭?是何意思?有何出处?我是本地人,自打记事的时候这里就已是城中村了。田地间或许会听到蝉鸣蛙叫,偶尔也会见到慢悠悠的刺猬大仙行走,偶尔也会看见黄鼠狼急速窜跑。别说白鹿,就是黑鹿也木听说过有啊。
既然劳神费力地建这么个劳什子,又大书白鹿,肯定有它的用意和来历,只是我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不知道罢了。不打听也别问,免得露怯,让人笑话。
此处,还有一个事让我费解,亭外路边上有一座荒石放置着,它有何用?既不高大也不巍峨,平平常常无棱也无角。难道是方便路人住脚休息的?这玩意儿冰凉又硌腚,作弄人是咋地?
忽一日,有位师傅自带电源,用电钻在这块荒石上刻字。忙活了许久,几经中断,费了好多时日才将石铭刻成了。字迹小,还未涂色,费了我半天劲,才终于弄明白了这所有的来龙去脉。
却原来,这座石铭记述的是,因诗仙李白的一首诗句演绎而来的一段仙事。
诗证,李白曾来过济南,也游过华山(华不住山),偶遇神仙,腾云驾雾一番,注释了他的到此一游。
李白有许多首《古风》诗,其中的第二十首,历史遗存就有几个版本,之中的一首是描述他游华山遇仙而成的游记。如下:
《古风》之二十
唐·李白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今天又到此处,见铭石上的字迹已涂了红漆,特地拍照以作实纪。
仿古人作亭记,纯属休闲娱乐,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