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命运赐给女孩的礼物

写作者:璇玑小篆     日记本: 鸡毛人生

日期:2017年10月21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16

   不得不说,命运无论是好是坏,它赐给一个女孩最大的礼物,乃是接纳生活。
   一开始,女孩都是用生存的本能来适应社会;后来,女孩是用努力和焦虑来对抗社会,到现在,我发现,许多女孩在过了三十岁之后,能够用豁达和坚强来应对社会。
   我们都未放弃过生活。放弃过生活的人都死了。或自杀,或作死,或病逝。
   SO,活到三十岁之后,心存感恩,笑看风云不是鸡汤口号,乃是境由心转。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百年之后,黄土一抔。
   SO,我心安理得地放弃了北上广。
  
   我家附近的公立幼儿园,每月800元,而旁边稍稍过得去的私立幼儿园,基本没有低于2000/月的。如果不上私立,选择公立幼儿园,除了要有学区房,还有要户口。作为土著,我不用考虑户口。我也希望自己的后代,将来不至于在北京上完小学,上完初中,到了高中却是一头懵。因为没有北京户口没办法在北京参加高考,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除了继续交钱让学校收你,只能回家念高中而瞎折腾。而且北京非京籍子女所谓的高考只能在北京考高职院校。说白了,要想考个普通大学,你还必须回原籍考。既然如此,我为何要去选择北漂?
  
   我亦不再迷恋上海。曾经上海是我眼里平台大、机会多、工资高的最理想去处。下了班日式韩式西餐火锅自助餐,吃得丰富亦方便。若是图省钱,在郊区附近吃饭,一天20块钱绝对能吃得饱饱的。小区出门就是便利店。无论加班到几点都能吃上热腾腾的关东煮。从松江区到浦东新区坐地铁亦花10块钱足够。而且这是一座安全的城市。一个人走在午夜的街道,你根本不必担心抢劫与强暴。除了房价让人望洋兴叹,子女教育、医疗等资源于外地人属于稀缺,真心是最可爱最先进的城市。但是精致的上海无法给你归属感。这里的人冷漠、物质、不近人情,涉及婚嫁更是不利。上班族们工作时朝9晚6甚至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其它大多数时间消耗在地铁公交上,若在上海定居,未来生活如何保障?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又如何保障?父母老人在家翘首以盼,生你养你二十年,你算算一年回去一次,到死还能见你多少次?事业是一个人生命的全部吗?未必。
  
   广州没去过。这里不谈。
   我想谈的是,一个人在30岁以前,应该轰轰烈烈的去爱,热血沸腾地去闯,浑身流血应无惧,跌断骨头别害怕。拍拍腿上的灰,相信你还是能够站起来。可是当你年过30,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父母已然老迈多病,如果此时还不能在北上广成为企业管理人员,不能持续获得高薪,缺少明显的机会,不能为下一代打好良好的物质经济和人脉基础的时候。最好还是理智地选择回老家,回到父母身边,回到那个生你养你的地方,回到父母经营了几十年的地方去。同自己的乡亲朋友同学一起,用自己在大城市打工挣下的资金基础,用自己在一线城市获得的思维模式和成功经验,再加上父母亲人遗留下来的一些人脉基础。做点你自己喜欢而有成就感的“小事”,挣点小钱,过点小日子,照顾好父母和孩子。这未尝是失败,而是清醒。
  
   过了30岁,有没有钱不甚放在心上。会不会得病成了我最大的恐惧。我怕自己生病,更怕母亲生病。她每次去医院体检,我回来查询报告都是心惊胆战。不得病即是省钱,因为我家里的收入水平远远达不到富裕的程度。单我个人除去衣服包包、化妆品护肤品与日常开销、移动交通之类的,偶有人际交往与旅游,算下来,亦是剩余不多。我从这个月开始学会记账了。活到黄土埋腰才知道节俭,算是迟来的开窍吧。
  
   我狠庆幸,不再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北上广。因为我无法安心向父母伸手要钱出来做买房子的首付。我亦不稀罕北上广所谓优越的教育资源高考优惠,我只希望我的后代有和我一样干净简单自在健康的少年时光。我更希望我的后代能够一生保持积极心态,勤奋上进,乐观处世,珍惜亲情。若有一日,能够实现,我的后半生已然欣慰。

完成时间:2017.10.21 12:50:23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