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多年来极为悠闲的一个中秋!因着平时的闲适,没有期盼假期的热切和长假的里迫不及待的贪婪,有的只是随遇而安的疲沓!于是脑海中想起了关于中秋的记忆,最早是儿时,记忆中的中秋没有月亮,只有一个个很大的千层饼,是用西北特有面粉做成的馍,圆圆的花馒头,有好多分层,外形好似个小盆。做法是:将发好的面擀成一张又大又薄的饼状,然后一层层的抹上姜黄、红曲、黑油(胡麻磨成的粉状物)、玫瑰酱等等,切成一样大小,一层层摞起来,交替着叠加好多层,最上层盖上一张原色面饼,然后上锅大火蒸,用很大的蒸笼,大的一笼只能放一个,差不多要蒸1个多小时,出锅时个顶个的,好吃极了。老家的人们都习惯地将中秋叫做八月十五,将这个千层饼叫做“月饼”。昨天又在妈妈家吃到了表姐及其他亲戚送来的“八月十五月饼”,依然好吃极了,表姐说,不知何故,“月饼”只有在八月十五吃起来才好吃,其他季节也做过,就是没有这时的好吃,我想这大概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所在吧。
后来长大了,工作了。那是八十年代后期,刚刚参加工作,在离家50公里的一个小县城,工作不到1个月就碰巧过中秋,那时怯生生的自己对周围的一切还不太熟悉,交通及通讯都不发达,胆识及阅历也很欠缺,独自一人在外过节,内心的酸楚只有自己知道,还要硬硬压着不让泛滥,为了缓解这种情绪,我记得当时花了5元钱买了一瓶罐头和2块月饼,自己给自己过节,在办公室兼宿舍的那个小屋里,就那么孤孤单单的过了个节。因为胆小不敢出屋子,也没有赏月的意识,记忆中也没有月亮。次年过中秋时,境况就好多了,我记得是和一个同样家在外地的玩伴一起过的,当时顶着皎洁的月色,还在一片小树林中漫步过的。
再后来,工作调动了,回到家人身边,年年中秋就是和家人一起过的,一家六口人,不管有没有月亮,总是要在一个大盘里摆上水果和种种月饼,爸爸还要将专为中秋准备的西瓜切成带6瓣锯齿状的两半,红红的瓤格外醒目,要是恰逢不是阴天,我和妹妹弟弟还要走到室外,追着月亮看呢,那可能是我这一生里最为纯粹的赏月吧,尽管连我自己到现在也不认为自己曾纯粹并认真的赏过月。
成家后,中秋就和春节一样,是回娘家的日子,带上各种吃食,月饼只是象征性的礼品,回家才是真正的目的。在家中,看到父母的笑脸,看到妺妺们和弟弟的愉悦,看到孩子们欢快的玩乐身影,感觉才是这个节日真正的欣慰。孩子小的时候,也会带他在中秋夜走出室外,寻一个高点,抬眼望月。也不知道今天在外的游子对此有没有一点记忆。
在工作非常忙碌的那些年月,中秋也还是个借机休息休息的日子。如果恰逢不得不值班,就免不是伴着一丝遗憾和一声叹息的,好在,家人们都有以工作为重的理念,不管谁加班或是值班,都会给予满满的理解和支持。
时值中秋,我边欣赏着音乐,边忆起关于中秋的种种,记忆犹新呢,内心竟是满满的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