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来临,倡议大家说说学生时代的人和事。
2014年09月09日17:47 黑白照片 [补记]
A电话通知说有同学回来探亲,想借此机会聚一聚。A是初三时的班长。当时自己在外地,只有半应承下来:尽量赶回去参加。
相聚的时间到了,自己仍在奔波中。拨通A的电话,说着一丝惋惜。对面说大家在谈论学生时的事,乐得她牙都要掉了。也同Q说了几句,对没能参加洗尘大典表示歉意。
初三时转学,到那个班,很是费了些事。在以成绩识人的班级里,直到二个多月后一次正式考试结束,同学们才如梦初醒:原来班里还有这样一个老是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学。班主任L,个子不高和蔼的老太太,对考试的讲评也让我的虚荣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初三学习的紧张自不需多说,沉静的外表掩不住暗自发力的心,同学间的交往不是很多。中考后,大家各自散开,即使在同一所高中,也因分在不同的班,联系一淡再淡,直到形无。高二时,同Q重逢。
高考后,同学们相距更遥远了。可能正是这种真正的分开浓了初中时的经历,记忆犹如煲到时辰的汤,引来了大家围炉的愿望。第一年的假期,在A的组织下大家相聚在一起。可能是离那个敏感的时间过于近,所谓的差距带来的所谓阴影罩在各自的心上,脸上的笑是那么得不自然。
一年的时间,记忆绿肥红瘦。
随后的时光里,初三的经历并没有逝去,倒是常常被翻出来,当做镜子,照照自己。正是在那段时间里,自己在心理上初步地也是比较正式地战胜了虚荣,懂了物质的意味。
多年后,再遇那位戴着时髦电子表同学时说:你当年戴的那块精美的坤表,着实让我痛苦了些日子,那时我不得不反复与自己较量,好在最后跨了过去。这一跨让我到今受用。
心里一直为之骄傲的初三.一班,也有遗憾留至今日。
初夏的一天,数学课。年轻数学老师穿无袖连衣裙,荷花一般站在了讲台上。震憾!心想这哪儿是老师,简直是位仙女呀。临下课时,她说:我代表初三.二班的女生向你们一班的女生发出挑战,比一比哪个班的女生穿得更漂亮!语气激昂。记得,老师说完,全班鸦雀无声……我脖子伸得那个长哟,绝对是被这话震傻了!
她失望了。初三.一班的女生似乎没有感觉,也许是没听清那倡议吧。
这事于我印象特别深,自己从中感到的是对美的渴望,是把这渴望表达出来的勇气。
初三.一班的经历,留在记忆里的除去超越虚荣,正视物质外,数学老师的这份对美的热爱与追求的勇气也绵延到今日。
照片是黑白的,没有发黄。
(2008.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