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岳阳楼记》

写作者:细语无声     日记本: 岁月清风

日期:2014年04月19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147

  “五元”教学模式初中语文教案格式
  课题:《岳阳楼记》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朗读、背诵全文。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4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课时安排:两课时
  预习导引:
  收集相关资料,掌握作者及作品。
  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3、圈点勾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将读文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或产生的疑惑记写下来等到课堂上解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
   (一)创情导入
   江西的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闻名天下:湖北的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而声名远播;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也是文人墨客云集的地方,因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题咏而名扬天下;到了宋代,更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熠熠生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本文的记述,做一次洞庭湖之游,去感受万顷碧波阴晴明暗,去聆听作者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拳拳心语吧。(板书 《岳阳楼记》范仲淹)
  预习检测
  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 ),苏州吴县人。( )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出身贫寒,刻苦好学,1015年中进士。1041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巩固边防。1043年,任参知政事,后被贬官。1052年病逝于赴颍州途中。作者一生的诗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谪守 ( ) 朝晖( ) 骚人 ( ) 霪雨( ) 霏霏( ) 薄暮( )冥冥( ) 岸芷汀兰( ) 潜形( )皓月( ) 樯倾楫摧 ( )宠辱偕忘 ( )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1、读准字音2、读出停顿3、读出语气4、读出感情
  疏通文意注意积累重点词语。
  (四)形成自探提纲
  【教师预设】
  1、通览全文,看看五段各写了什么?理清层次结构。
  第一段写了什么?着重写哪一方面?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有何表达效果?
  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原因是什么?“然则”一词有何作用?.
  二、探究
   (一)自主探究
  学生按照自探提纲,通过自学课本或演练,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自探提示】
   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自探问题独立思考,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相关信息。
   ②实在有困惑之处,可在课本上做好标记,合探时在小组交流。
  (二)合作探究
  组内交流自探成果,对自探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深入合探后,对合探成果进行整理。
  三、展示
   (一)展前准备
  教师出示展示分工与要求,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展示要求】
   ①口述时要面向全体,神态自然、语言规范、声音洪亮。
   ②板演时书写流畅、快速,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展示分工:
  展示内容 展示组 展示方式
  1题
  2题
  3题
  4题
  (二)班内展示
  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全班展示。
  四、评价
   (一)评前准备
  教师出示评价分工与要求,各小组按分工要求做好准备。
  【评价要求】
   ①神态自然,声音洪亮。
   ②指出优点、不足,及时补充。
   ③打分并说明扣分原因。
  评价分工:
  评价内容 评价组 评价方式
  1题
  2题
  3题
  4题
  
  
  班内评价
   各小组按分工进行评价。
   (三)教师点评
  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和精讲,并对评价学生进行点评加分
  【教师预备参考答案】
  1、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1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2层(3、4段):描绘阴晴不同的两幅画面,和 “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
  第三部分(5段):借“古人仁人之心”,否定两种览物之情,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2、写作记缘由。侧重滕子京谪守后的政绩。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3、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
  4、第一,作者明言“前人之述备矣”,因此不必再去重复;
  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引发出自己的观点。
  “然则”一词,由写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五 质疑
  (一)学生质疑
  随着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你有产生了哪些新的疑问?请大胆的提出来。
  (二)教师补疑
  在原文分别划出:
  1.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2.从空间上描写洞庭湖的广阔无垠的句子
  3.从时间上描写洞庭湖景象的句子
  明确: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六、运用
   (一)学生编题学
  学生自主编题,先组内展示,择优全班展示、练习。(温馨提示:可从字词、内容、写法等方面入手)
   (二)教师补题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式整齐的句子或段落,按DCBA的顺序在组内朗读,在读中初步感受本文语言节奏和谐的音律美。并体会文中优美的描摹景物的句子。
  (2)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明确: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七、总结
  (一)课堂总结
  滕子京在贬谪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的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旷达的胸襟,与一般的“迁客骚人”不同。
  (二)活动总结
  学科代表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评出三星(展示之星、评价之星、质疑之星)及优秀小组。
  八、作业
  熟悉全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九、教学反思
  课后检测|:
  ⒈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浩浩汤汤( shāng )
   宠辱偕忘( jiē )
  B.岸芷汀兰( dīng )
   谪守巴陵郡( zhé )
  C.一碧万顷( qǐng )
   霪雨霏霏( yín )
  D.心旷神怡( yí )
   阴风怒号( hào )
  2、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予观夫/巴陵/胜状。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下面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衔远山,吞长江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解释文中通假字
  百废具兴。(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5、翻译下列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微斯人,吾谁与归
  明确:1、C 2、D 3、B
  4、具,同“俱”,全,都、属,同“嘱”,嘱咐
  5、
  (1)看了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
   (4)(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
   (一)创情导入
  昨天,我们感受了《岳阳楼记》的文采之美。不过,华美的词藻下还有哪些妙处铸就了它的非凡风骨、朗朗英气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一起探幽觅胜。
  (二)形成自探提纲
  教师预设:
  1、朗读三、四段,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什么心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3、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跟外物和个人遭遇无关,那么跟什么有关呢?古仁人有着怎样的忧乐观?
  4、“微斯人,吾谁与归”,“斯人”指什么人?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二、探究
   (一)自主探究
  学生按照自探提纲,通过自学课本或演练,独立探究,解决问题。
  【自探提示】
   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自探问题独立思考,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相关信息。
   ②实在有困惑之处,可在课本上做好标记,合探时在小组交流。
  (二)合作探究
  组内交流自探成果,对自探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深入合探后,对合探成果进行整理。
  三、展示
  展前准备
  教师出示展示分工与要求,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
  【展示要求】
   ①口述时要面向全体,神态自然、语言规范、声音洪亮。
   ②板演时书写流畅、快速,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展示分工:
  展示内容 展示组 展示方式
  1题
  2题
  3题
  4题
  
  
  
  班内展示
  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全班展示。
  四、评价
   (一)评前准备
   教师出示评价分工与要求,各小组按分工要求做好准备。
  【评价要求】
   ①神态自然,声音洪亮。
   ②指出优点、不足,及时补充。
   ③打分并说明扣分原因。
  评价分工:
  评价内容 评价组 评价方式
  1题
  2题
  3题
  4题
  
  
  (二)班内评价
   各小组按分工进行评价。
   (三)教师点评
  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和精讲,并对评价学生进行点评加分
  【教师预备参考答案】
  三、四段分别描绘了洞庭湖阴冷、晴朗的不同画面。作者用“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做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转入议论,突出主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们“进亦忧,退亦忧。”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们有着心系百姓,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谏之意。作者写此文,描绘岳阳楼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即是勉励朋友也是自勉,不要因客观环境和个人处境的好坏而动摇自己的意志,要以忧国忧民为己任,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五、 质疑
  学生质疑
  随着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你有产生了哪些新的疑问?请大胆的提出来。
  (二)教师补疑
  (1)“以物喜,以己悲”是人生的两种情景,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你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2)作者对“以物喜,以己悲”又是怎样的看法?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明确:作者上追古仁人之心,提出了与“迁客骚人”不同的看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同时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六、运用
   (一)学生编题
  学生自主编题,先组内展示,择优全班展示、练习。(温馨提示:可从字词、内容、写法等方面入手)
  
   (二)教师补题
  1、仔细阅读第三、四两段,仿照例句,从备选项中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景写几句话。
  示例:我看那洞庭胜景在多姿之水。水波浩淼无际,湖光山色织入。水湍急汹涌,有万马奔腾之势;碧绿澄清有娴静典雅之态;乍起涟漪之时,漾着金光,闪闪烁烁,似逗人嬉戏。
  备选:水上之鸟/水中之鱼/水中之月/岸边植物/素淡月色/湖上蓝天/……
  我看那洞庭胜景在:( )
  2、 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以及它的教育意义。 明确:这是本文的主旨句。意思是我们应该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努力拼搏,积极进取。
  这句话表达的是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其中尽管包含“忠君”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强调心怀天下,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3、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后人是一种鞭策。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举出几例吗?
  明确: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陆 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杜 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七、总结
   (一)课堂总结
  庆历革新后,范仲淹、欧阳修、滕子京等改革官员先后被贬。但众人忧国忧民之志不改。《岳阳楼记》中体现的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当时一大批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思想的结晶。这种博大的“忧乐”情怀一直为后人所景仰,于是,岳阳楼裹携着迁谪文学的丰厚积淀,在古仁人志士的心中,树立起了民族精神的最高峰。全文仅369字,但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不愧为千古绝唱。
  (二)活动总结
  学科代表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评出三星(展示之星、评价之星、质疑之星)及优秀小组。
  八、作业
  继续背诵课文
   九、教学反思
  十、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⒈这段文字选自《 》, 作者_______,他是_____(朝代)_____家、_____家。
  ⒉“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
   A.“迁客骚人”和“商旅”。
   B.“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C.“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和“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
   D.“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⒊“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 )
   A.“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
   B.“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C.“忧其君”和“忧其民”。
   D.“先天下之忧”和“后天下之乐”。
  4、对本文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本段开头以“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为”相比较,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B.“退亦忧”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相呼应。
   C.“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D.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政治抱负。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正确意思是:
  
  6、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明确:1、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学
  C 3、B 4、B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高兴或悲伤。
  抒发作者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完成时间:2014.04.19 09:56:26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