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中国式看病

写作者:烟花三月下扬州     日记本: 岁月的痕迹

日期:2014年01月14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14

   去看中医,中医院名老中医的专家门诊,自然是门庭若市。
  
   名医坐堂,身边少不了围着三五个年轻医生或者医学院的实习生,名医精神矍铄,腰板挺直,神情轩邈,望闻问切,吐气如兰,一连串美丽的中药名轻轻报出来,像鱼嘴里吐出的泡泡,我常常惊佩他们的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大概中医的原理在于打通人体的经络血脉,让循环良性地动起来,所以,中医开处方,那一系列芳草根茎果实花叶,被调和用来活血化瘀,虽不像西医开山劈路,遇险搭桥那么大刀阔斧,却于天长日久中滋养化解,让五脏六腑阴阳平衡起来。看着那一幕幕锦旗,不禁让人起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
  
   慕名而来的求医问药者自然不少,后半夜开始便有人挂号,一天看八十个病人,名医传承室外有一案几,一人把关,病历排得如鱼鳞,还有一张纸,是除了病历以外排序的依据,看中医的以年长者居多,为防止加塞,个个逡巡着提防着,也有关系户,白大褂招摇过来长驱直入的,也有暗送秋波搞小动作的,中国人大抵对这些关系户是敢怒不敢言的,倘若有与自己一样的,而要加塞的,那是一定不饶恕并且要群起而攻之的,也有年轻的,抱着个手机玩游戏刷微信聊QQ,信息高速公路上狼奔豕突,亦是于表面静止中惊涛骇浪,所以,诊室里外都是浮躁的不安的人群和气氛,唯有名医气定神闲,泰然处之。
  
   名医在处方笺上签了名或者盖了章,便可去划价缴费,去领药,现代人都忙碌,再难有抱着个砂锅煎药的,于是医院便有代煎药和免煎药,代煎药隔天领回,是一袋袋褐色的药液,热水温过后便可喝下;免煎药是一袋袋中药颗粒,上面标明药名和分量,药房里的小伙子小姑娘按处方派发着,面无表情,机械重复地把药放在一个个不锈钢的盆子里,这些小包装代煎药长的都差不多的模样,我隔窗看着,常疑心他们会一走神一恍惚放重了或漏放了,还好,有护士拿了处方抽查某个盆子里的药,大概不至于弄错。总觉得,开处方是创造性工作,老中医的经验就像不老的宝刀越磨越亮,而药房按方索药还有点技术含量,至于派发份数,则完全是机械重复,毫 无创造性可言,唯一要求的就是责任心吧?人命关天,但愿我看到的只是表象,他们漠然的只是表情,医者仁心应该是每个医药工作者的核心价值观吧?阿弥陀佛!
  
  
  
  
   呜呼,这就是中国式看病。
  
  
  
  

完成时间:2014.01.14 15:04:01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