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R.有理 R.无罪?

写作者:胡杨林边的看客     日记本: 幸福依然在路上

日期:2013年12月22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21

  杂交育(选)种利用的是不是转基因技术?从目前转基因的定义上看,不是。自己觉得,从技术本质上讲,杂交育(选)种同转基因技术是一致的:利用对特定物种基因的改变,通过基因表达促成该物种某些原有性状发生变化。说到两者的区别,可以说出许多许多来,技术的、认识的、情感的等等等等。比如,杂交育(选)种好似鸟枪打鸟,转基因育种像是精度射击。
  
  针对转基因作物、食品展开的一系列辩论是个天大的好事。好处在于这可迫使热心的研究者、乐于推广的人们更为慎重,可使众生免于恐惧和威胁。这一系列的针锋相对的争论与检验更大的意义也在于权威必须经过检验,经得起检验;权威将不会再是天然形成的,不再是靠强行的思想统一的方式就可确立;权威不再一劳永逸。
  
  自己的观察是,在我们这里,对转基因作物、食品关心的人大致可为三类:坚定的支持者、坚定的反对者、持怀疑态度者。坚定的支持者与坚定的反对者中也有区分:基于技术的技术坚定派与站在民族利益上的战略坚定派。对转基因作物、食品持怀疑态度的人想法相对比较清晰:它们是好、是坏目前无法确定,必须提供让人们可做选择的条件,并由法规保证它得以严格执行。
  自己对转基因技术——狭义的如其定义所限定的精准操作技术、广义的如杂交技术——感兴趣,同时认为消费者的选择权必须得到尊重和保证,尤其是在我们这里。
  
  最近一段时日里,小C说事儿了,说转基因作物和食品,也说自己和别人。说自己时连“土匪”都出来了。听后确实有点不舒服。好像人一旦说自己有土匪的一面,对他人的辱没、诅咒就不再是缺乏涵养、有损文明尺度、不构成对他人侵犯的事了。曾经风靡一时的“R.有理 R.无罪”不也是这种逻辑吗?
  
  对他的态度一直比较暧昧。爱的不纯粹,也没有一心一意地喜欢。许多年前看过郑渊洁的谈话,里面提到过当时还非常辛苦的他。在这一篇对他赞扬的谈话里有一句话,大概是他对郑说有朝一日他会到什么什么地方的。这句话与其说给了自己深刻的抹不去的印象,不如讲“一定要”的口气深深地刺激了自己。这让自己不敢贸然地以一种较为固定的态度对待他,只能一件事一件事地看,一句话一句话地听,然后做判断。
  
  最近他在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说,就是因为F在转基因这事上把话说的太满了才心生反感并执意质疑方的说法的。自己理解,他很不喜欢把话说完的人,觉得这种说话的方式很有问题。看来,把话说得太满,触碰了他的禁忌。
  生活中,不喜欢这样的说话方式,觉得这样说话的方式绝对不客观,值得质疑和挑战的人不会少。换句话说,与他有同样禁忌的人也还有。
  
  在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他说“你不把他摁下去,学术界就永远充满了这种戾气”,这满满的话难道就不会触碰他自个儿的禁忌,不会触碰他人的禁忌?
  
  看来,做到就事论事确实是“难度很大的心理体操”,在有些地方难度尤其的大。
  
  
  
   关于李约瑟 [补记]    C和F的辩论中提到了李约瑟和他的著作《中国之科学与文明》。
  
  关于李约瑟,通常的说法是著名生物化学专家、汉学家,也有说他是著名生物化学专家、汉学家、科学史专家。
  
  他的长二任妻子“鲁桂珍曾坦言:李约瑟并不是一位职业汉学家,也不是一位历史学家。他不曾受过学校的汉语和科学史的正规教育。实际上他根本没有正式学过科学史,只是在埋头实验工作之余,顺便涉猎而已。”(维基百科)
  
  关于《中国之科学与文明》,物理学家吴大猷曾说:“我国有些人士以为科学‘我国自古有之’,看了英人李约瑟大著《中国之科学与文明》而大喜,盖其列举许多技术发明,有早于西欧数世纪的,足证超于西欧也。然细读该书,则甚易见我国的发明,多系技术性、观察性、纪录性、个别性,而……弱于抽象的、逻辑的、分析的、演绎的科学系统。……一般言之,我们民族的传统,是偏重实用的。我们有发明、有技术,而没有科学。”(百度百科)

完成时间:2013.12.22 10:30:43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