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假期读书随想

写作者:胡杨林边的看客     日记本: 幸福依然在路上

日期:2013年12月11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07

  这两天重读了《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著),感慨依然那么多。书原本是从一个老书架上借来的,后经主人同意,自己收藏了。此书成于1976年,历经波折,1981年由耶鲁大学出版,书名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作者对中国社会官僚体制结构、功用及弊端的认知的深刻,描述的简洁和到位使自己对之喜爱有加。
  黄仁宇个人的经历也颇为坎坷,二战中,随军在缅甸作战,为当时的《大公报》写文章,《缅北之战》的作者正是他。后到美国求学,随后定居在了那里。在国内里,黄仁宇与田海南(田汉的儿子)、廖沫沙、范长江一起共过事或相熟。
  
  翻出《中国文学史》(骆玉明 章培恒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对照着读,因为自己发现两者间在相关问题的认识上是有些差异的,比如两本书就明代后期中国是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观点相左。
  黄先生在书的自序里写道:“我们也很难同意这样一种说法,即认为在明代万历年间,中国的封建经济已向资本主义进展。资本主义是一种组织中,一种系统。”
  《中国文学史》第七编《明代文学.概说》里是这样对当时社会的经济状态进行描述的:许多学者认为,元末已相当繁荣的东南沿海城市的手工业和商业经济,在经历明朝初的衰退后,到时明中期与后期,重新得到恢复和进一步的发展,并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觉得那时是否有资本主义的迹象很重要,因为当时中国与欧洲几乎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关于这点,两本书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这事关我们起跑了没有,倘若是迈步了的话,哪又是什么使得我们没有跑下去等等问题。这些可能对我们是相当重要的。
  
  两本书都不程度提到了明代的民间思潮的异动,也都花了相当的篇幅谈论了个性解放的代表人物李贽。黄仁宇更是在书中用了一整章来写他,题为《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这点可能要比《中国文学史》中对李贽的讲述要全面、细致一些。

完成时间:2013.12.11 12:48:59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