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人之乐为何?

写作者:蓝湖之鱼     日记本: 寂寞无人见

日期:2013年05月06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62

  此前读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他说,何谓人生的大乐境界,只有将情感往生命的深处上提,即是向纯净而无丝毫人欲烦恼夹杂的境界上提,向上层层突破,直至到大乐之境。徐复观被誉为新儒学大师,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己任。记得他还说过,假使孔子与贝多芬相见定能会心一笑。至此自是领悟天下圣贤的大智慧是相通的。当年大儒周敦颐说,吾此妙心,实启迪于黄龙,发蒙于佛印。濂溪初扣黄龙禅师,黄龙对其说,只消向你家中打点,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毕竟以什么为道,什么这么重要,竟一死相与。颜回不改其乐,乐者何事?自有一个契合处。濂溪一日谒见佛印禅师,扣问以何为道?禅师笑答,满目青山一任看。濂溪猛省。黄龙说的孔颜乐处以后变成了一则师傅接引徒弟的致命著名公案。周濂溪由此体悟心性,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颜子独乐其贫,何心哉。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皆源于君子的天命之性,所以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也,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庄子说,唯道集虚。就是说,只有道是一切的根源。禅宗的真如本性。老子也说,无名天地之始。亦是说明天下圣贤智慧相同。他们将各自证悟的智慧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式传达天下而已。那么天下圣贤相同的是什么智慧,无非“空性”、“道”而已。此前读耕耘大师的宁静集,他认为道是一种宁静的精神状态。正如周濂溪说,寂静不动。是人的清净本原的生命状态。这个静是纯净的,可以将一切杂念沉淀下来,感发出人的善心,乐心。乐由性出,由自然中流出,无欲则静,虚静则明,明则通。也就说,当人格修养到无欲则静的境界,才能感受到智慧的最高境界。也会感受到于天地同流的大自在,大快乐。

完成时间:2013.05.06 17:34:5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