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关于鸣钟和“鸣钟的余音”

写作者:鸣笛     日记本: 岁月的痕迹

日期:2013年02月11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777

  2013年8月14日,是我的大哥鸣钟离世五周年纪念日。在美灵妹子和我的挚友、著名青年作家冉正万的热切关怀下,从他在胡杨林文学网站发表的文章中剪辑而成的《鸣钟的余音》就要面世了。
  斯人已去,思念永存。大哥的逝去,给我们留下不少的遗憾。他生前零星发表在刊物上的文章不说,仅在胡杨林里发表的散文、小小说、评论和戏剧就有十余万字,萌发出结集出版以慰亡灵的愿望。出版这本文集源于2012年9月与冉作家的一次聚会。他的一句“鸣钟是我们共同的大哥”让我激动不已。地矿部门素来重视文化建设,而我院挂牌成立没有几年,我诚邀他来我院做文学专题报告,旨在给爱好文学的青年们鼓劲。在他的报告感动着在座每位青年的同时,也让“鸣钟文集”感动了他。他不仅很快进入林子剪辑了我哥的文章,还爽快为“鸣钟的余音”写了书评作为后记,并鼓动美灵妹子作了序。我由此坚定了为大哥出书的脚步。
  我和正万都是干地质出身,他虽然比我小几岁,在遵义时,他已是小有名气的文学青年。在上世纪90年代地质队跌入低谷时期,他因为撰写一篇《跨越2000年》的纪实文学采访我而相识,由此结下不解之缘。他于我之前来到省城。他钟情于爬格子的事,而我始终不离本行。我们虽然同处一城不常见面,却借助于网络和通讯工具时有沟通。我们相互勉励,共同分享各自的成果。他笔耕不缀,著书十余部,已成为我省著名的青年作家,他的著作是我出差和茶余饭后的精神食粮。我期望着又一个“莫言”在贵州本土出现。
  我和美灵妹子是通过大哥在胡杨林网站认识的。他俩是我进入网络世界和文字天地的领路人。2005年秋,我刚学会电脑不久,大哥带我进入了林子,接着向我介绍了美灵。我们一个在北,一个在南,除开谈天说地之外,她帮我修改过不少的文字,高度关注我们一家的动向,为我们笑、也为我们哭。我们慢慢由相识到相知,彼此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比大哥幸运的是,我们不仅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交流,在现实中曾有四次面对面的沟通。2006年冬月,我在北大进修,适逢美灵出差北京,我们相约在北大校园见面,我带她游走了南校门、三角地、博雅塔、未名湖、食堂和我们上课的教室,在学术交流中心用餐,谈大哥、谈工作、谈生活、谈子女。说来也是幸运,2010年以后,我每年因公去一次哈市,见面是短暂的,每次却都有说不完的话。她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漂亮的东北才女。
  文章剪辑出来以后,看了美灵和冉作家的文章,着实让我佩服,写出了我心中想说的话。本觉有美灵和正万这两位热心人的参与并执笔作序、写跋,这部作品就已经很完美了。但他俩执意认为,作为鸣钟的兄弟,也是为鸣钟文集出书的始作俑者,不写上几句总像欠缺点什么。于是我在脑海中搜索着大哥留给我的零碎记忆,串缀在一起,以表达我对大哥的怀念之情。
  大哥生于1947年冬月25日的辰时。母亲在世时不止一次的说过,他出生时刚好附近的寺庙传来钟声,于是取名“鸣钟”,学名明忠。他打小就特别喜欢读书并养成终身习惯。因有四个弟弟一个妹妹,家境不好,他读完初中就到县印刷厂当了工人。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他从军入伍,到云南个旧一支部队当电话兵,退伍后先回印刷厂从事会计工作,不久又到机械厂、制鞋厂、酒厂转了一圈,后来厂子不景气而下岗,发狠考上注册会计师,持证去了广东打工,回乡后赶上县城乔迁,用打工赚来的8万元钱买下了县粮食局的旧办公楼,然后开起了网吧,直到被病魔折磨倒下。
  我眼中的大哥,首先是一个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人。作为家中的老大,一向低调不善应酬,但却是个有血、有肉、有亲情的男儿。由于兄弟姊妹多,生活压力大,他从小学后期开始,每逢假期就到农村的舅舅家或姨妈家帮做农活,他可以不辞辛苦跑几公里的路程去古镇买书在煤油灯下夜读,在学会打田栽秧割稻的同时,练就了唱山歌和写打油诗的本事。当兵回乡以后,他深知凭父母以及他和嫂子的那点工资养活一大家人不容易,便力尽老大的责任,分担着压在父母肩上的生活重担,与嫂子长期操持着家务,先大家、后小家。我依稀记得,他数年如一日,坚持每个礼拜天上山砍柴、挖树格兜,以节省家里一年的柴火钱。我们排行后面的兄弟三同时在大学读书,家里的苦活、脏活、累活几乎由他和嫂子包揽,直到我们大学毕业哪怕后来家境好转,他们夫妻一直坚持着。
  其次,大哥又是一个能文能武、多才多艺的人。他天资聪颖,喜欢文学尤其是民族文学可以看成他一生的嗜好,但他喜欢文艺和电器修理却是难能可贵的。他深信,多学点东西并无坏处,艺多不压身。他拉得一手好风琴,是县文化馆龙馆长家的常客,他编排的文艺节目,常常获得县州以致省里的奖项。我从小学到初中参加过学校宣传队,他就手把手教过我拉手风琴,还教我怎样识简谱和五线谱。他当兵回乡以后,我常常见到他的屋子像个修理店,满屋都是拆开的电器和零件,这是他利用空闲时间和他在部队学到的手艺,帮助人家修理电视机、收音机,而且分文不取。
  第三,大哥还是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人。他既是我们的主心骨,也是我们做事做人的榜样。他才思敏捷、逻辑性强,不仅写得一手的好字,文字功夫相当的不错。他帮助过朋友家患病的孩子写过募捐的文章,也帮过困难家庭写司法文书打过官司。家里的大凡小事,我们都愿意听取他的意见。我填报升学志愿,他的一句“莫朝热门挤”的建议,使我从此走上地质之路,从助工到高工,再从研究员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我考上大学的时候,他托人给我打了一口漂亮的木箱,他挑着担行走十多公里送我上了火车。每年假期回家,他都要偷偷塞几块钱给我。后来我才知道,我们兄弟几人都曾得到大哥的关爱。
  大哥的一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有的只是热情、正直、乐观、豁达。每当想起他的模样,是那写在脸上的笃诚和淡定,心里有一种感觉叫做温暖。有他这样的大哥真是我们的荣幸和自豪!
  

完成时间:2013.02.11 20:16:00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2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