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日:码头镇
一场暴雨洗净了她的身子。
扯皮影戏的老头还唱旧时的渔鼓腔调:
看这满溪桃花,看这如黛青山,什么都没有改变。⑴
你拿出酒葫芦,在客栈里沽满三白⑵后离开。
2.第二日:桃花渡
穿过码头镇一路向西,抵达桃花渡时已近黄昏。
仿佛径直徒步下去只是为了熬过这个深秋。
到春天,丰腴的溪水漫过渡口。
有黄鹂栖在桃树枝头,清唱自由的歌。
3.第三日:佛陀山
再次遇到刘子骥,他还是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
寻病终只是一个托词。为了掩盖千年病态的冲动与渴望。
佛陀山远离村庄、钟鼓和寺庙。
我们不停地寻找洞穴,只是为了邂逅当初的自己。
4.第四日:阴风洞
被附体的感觉,像瞬间吞下一口冬日的水井。
寒风灌入口中。恶鬼避之不及。
在阴风洞尽头,那个离开身体瞬间消失的白影,
像极了前世你荒诞不羁的模样。
5.第五日:枫叶塘
有成群的白鸟掠过木屋,你喜欢的枫叶刚好红了一半。
有渔人熟练地在水库中捞起渔网。有垂钓的老人和嬉戏的顽童。
他们尽顾着各自的欢愉。
看也不看我们一眼。
6.第六日:乌龙寨
寨口抽水烟的张老头口若悬河地向我们兜售一些黄纸命符。
像湄洲岛热情的老板娘,青楼卖唱的烟花女子。
如同身在异国的游客,我掏出怀里的钟表以及背包里的咖啡豆。
并试图交换一些缰绳。控制住牧人,打马擦肩的节奏。他们马不停蹄地拐进村寨。
7.第七日:五溪谷
迷离的篝火隐藏起刀子的油光,让人忽略米酒的涩与甜。
我们躺在散落的花朵中央,像躺在泛白的鱼肚上,撇不去身体里的腥味。
看星光闪烁,仿佛一个个悬挂远空的少年。安静,而又不时地蠢蠢欲动。
有刀子滚烫地刺进血肉深处,分开紧凑的骨头。疼痛是具体的,但你不能喊出来。
8.第八日:南岩寺
南岩寺的霞光照在刚扯下黑布的眼睛上,有带刺的光晕。
送我们离开的道长,是个练家子。会高明的医术和功夫。
在悟道台,刘子骥执意要回南阳。他有个远房亲戚,叫陶渊明。有空就扮武陵的渔人。⑶
我告知他,闽浙的海边有个小城叫蒲田。盛产鲍鱼和荔枝。
⑴大明宫词里的皮影戏对白中李治的一段。
⑵乌镇最出名的酒。
⑶《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的原型是陶渊明自己,这是他惯用的写作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