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北京来文读后感

写作者:蓝湖之鱼     日记本: 寂寞无人见

日期:2012年11月27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69

  远在北京的朋友发来一篇文章,叫我谈点看法,就此说来。读完此文,的确是要说几句,不然会如鲠在喉。贠薇的文风我还是比较熟悉的。但读完此文,我觉着有点陌生,感觉人生是要经过历练的,历练后的人生,会有大的飞跃,会变的今非昔比。贠薇的文章变化太大了,大有三日不见刮目相看之感。可以说文意双美。我因身体的原因多日不看文章不写文字。从身体上,心理上,已不能评论什么。但我还是忍不住要啰嗦几句。以前读张承志的散文,记得有一篇写生长在火山口的植物黄金树的,其中他写道“美则生,不美则死。”我觉着这层意思也可以用在《写意湟水源》中。此文的中心是写回族的迁徙史,从种植香料说开,一条主线窜起无数生动的细节,组成了可圈可点的艺术氛围,牵引着读者一路感叹下去。我原先感到平静的生活,就此到老,偶尔出去旅游,也未尝不可,功名利禄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读罢此文,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而倘若一个平静生活的人再有般诺智慧样的精神滋润,那么简直可以说是解脱开悟了。
   这篇文章,首先主旨标高,写回族历史,而重点并不放在“史”上,更重要的却是揭示人文精神,有一种强烈的精神力量。独特的生存环境,贫脊和荒凉,让这些理念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果从艺术的角度上而言,香料与鲜花,缝在衣摆的种子,掬一捧黄土,洒一粒种子,生与死,美与丑,是与非、善与恶,在这里具有典型意义。对于一种精神力量的成长,只能是发生在极端艰苦和身受屈辱的人群中。
   写到这里,应该打住,再多有些挠舌了。
  
  

完成时间:2012.11.27 17:14:22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