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吴政的爱情、谢飞的理性

写作者:胡杨林边的看客     日记本: 幸福依然在路上

日期:2012年10月29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834

   谢飞:理性
  
   在媒体的报道中,导演谢飞几乎被抬上了“民族英雄”的神坛。因为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端,他的电影作品《万箭穿心》将退出东京国际电影节。
  
   不过很快,70岁的导演自己击碎了神话。在公开发布的声明中,谢飞指责片方执意退赛的行为相当于“文化砸车”。
  
   这位抗战年间出生、革命老区长大的老人,比很多人都更有理由“反日”。但如今,他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呼吁民众理性:“我……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等众多坎坷,深知某些投机分子为了私利,利用群众的热情搞过激行动,对国家、对文化艺术带来的巨大伤害。”
  
   这些历史并不久远,思考也不复杂,可惜,总有人不愿想明白这一点。
  
   吴政:爱情
  
   对于68岁的洛阳老人吴政而言,爱情被分为截然不同的两半。
  
   光鲜的那一半,被浸润着艺术的高雅与甜蜜。每天晚上,他的老伴儿都会坐在钢琴旁,给他弹奏乐曲。这样的场景始自4年前,是老伴儿眼里“最浪漫的事”。
  
   可在此之前,吴政所面临的却是窘迫和艰辛。从52岁那年起,原本是信用社职工的吴政变成一个职业“捡破烂的”。当时,夫妻俩的工资刚够供孩子上学,而他却希望,能多攒点钱,给生病的妻子买一架她一直梦想的钢琴。
  
   在那之后的整整12年,吴政的生活都被风雨中的垃圾箱、整袋的饮料瓶填满——那是爱情另一半现实而冷峻的面孔。
  
   如今,在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看来,曾经的艰难都变得不值一提。他最爱回忆起给妻子的钢琴搬进家门那一刻:“看到她那股兴奋劲儿,啥都值了。”
  
  (——摘自2012.10.24 《中国青年报》)
  
  看完这两篇简短的报道,不禁想起了王菲的《我愿意》。
  


2012年10月29日23:36     [补记]
    我愿意,要不要分青红皂白呢?
  
  我愿意,是不是必然意味着自我放弃,成了依附的一种代称?
  
  我愿意的前提下会不会出现一种名为他人着想实际上只是想成全自己的情况?
  
  以上疑问已与报道无关了。
  
  


2012年10月29日23:47     [补记]
    在问自己。

完成时间:2012.10.29 23:28:32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