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实习报道之——中考的边缘化

写作者:春风     日记本: 青春的印记

日期:2004年07月22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10

  中考的边缘化——我们期待的结果
  中考已经结束,但伴随着录取工作的展开,关于中考的作用、价值问题的讨论在社会上愈演愈烈。就像如今的高考一样,它牵动着整个社会以及千千万万家长、学子的心。可见,中考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正确地看待中考的价值作用呢?
   如果从中考本身来说,它无非就是一场考试,而基本的作用一是对初中毕业生学习情况的检测,二以成绩为标准,筛选出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然而在中国的国情和现行体制下(中国人口多,教育设施与学生人数比例失调),在实践中许多地方却把中考的作用歪曲了,尤其在一些县城和农村,直接就把中考成绩作为评价初中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更有甚者,有些学校竟规劝一些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不要参加中考,以免影响学校的平均成绩和升学率。而且此现象近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看似平常的举动下却隐藏着可怕的后果,最直接的就是许多孩子因为学校的“浮名”而从此失去了受教育机会,而且中考的性质也完全变了,中考成为了一种工具,成为了一种牟取利益的武器,中考成绩成为了判定一个学生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准,孩子幼小的心灵从此也默默地在心里给了自己一个界定。价值观的培养也就很自然地偏向了。可我们意识到了吗?它对孩子的身心影响有多大,我们知道吗?这种结果有多么严重,我们谁能估计得到呢,这个结果的责任,我们谁又能承担得起呢?
   毋庸置疑,受伤害的总是孩子,高中教育不能全面普及,这是国情的原因,可我们凭什么要让孩子去承受。从人的能力方面来讲,除了智力低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和长处,学习能力只是人的一种能力,我们凭什么用这来否定其他的一切呢。我们也忽略一点,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长就是国家将来的希望。可我们的中考似乎与这希望有些出入。
   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待问题的冷漠态度,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本人有这样几个观点。一根本上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进而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从而缓解教育设施和学生人数失衡的现状;其次,作为政府应该推行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办学,私人办学,加快民办教育的进程,创造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再次,作为教育单位,工作者,家长以及学生应该用一种正确平常的心态来对待中考;最后,应该提出的是作为教育当局应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这样我们的中考角色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所以,让我们共同说:“中考的边缘化,我们期待的结果”
    (记者 吕扬 实习生 宋华)

完成时间:2004.07.22 18:19:30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