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再记下这一天

写作者:胡杨林边的看客     日记本: 幸福依然在路上

日期:2012年09月28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811

  你说恶心不恶心......
  
  看了看以前关于他的日记,最后一篇是这样写的:
  
   “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记下这个日子。记录的方式也就是写一篇日记。这样记录不仅是为这湿润了三月的小雨。
  
   一个操纵者完结的日子(希望是完结)也是应该记下来的。煽动起善良的动机、朴素的情感、基本的需求的力量,然后操纵它们,蒙蔽、利用他们,是何等的龌龊、卑鄙。大义与豪言壮志又一次成为肮脏的华丽遮盖。那个十年的重现岂止有可能,其实已在一些地方展开许久了。
  
   那个十年中间普遍存在的恶行或伪恶的言语行为的源泉在何处?想用大而又大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大而化之地概括如下:去个人化与厌恶别人!
  
   联合国《人权宣言》讲了人有这样一项权利:每个人都人姓名权。其用意决不是在说姓名只是一个符号!它是基于“去个人化与厌恶别人”是恶的两个动力这样的事实和认知基础之上的认定。 ”
  
  那一天是3月15日,日记名为《这一天》。
  
  在3月15日的日记之前,也散记过对此人及其所为的感受。为了给自己的判断留点依据,特意从重庆的官方网站上下载了一幅照片。这幅照片上旌旗猎猎,人如海,旗如海,条幅如条条巨瀑,画面一片火红。仔仔细细观察了照片上参加游行的人的面部表情,看出了些东西。呆板、僵硬的表情透出了参与者内心的些许身不由己与无奈和抵触。这些是操纵都遮掩不了的人们的心声。
  
  察颜观色的小本事并没让自己变成老奸巨滑者,说因此而有些敏感和觉察力倒是真的。先是对比过《东方红》与《中国革命之歌》两部音乐舞蹈剧,后又对照了84年和94年的国庆庆典。前者听歌读词,后者读人的表情。藉此,看到了差异,有了观察内心的方法。一些时候,在对判断缺乏信心时,会看看照片,是想从姿势和表情上获取些信息,证实或证伪一些不确定的判断。不是相面术,是量取外在与内心的距离和一致性程度的工具。


2012年09月28日21:48     [补记]
    盼着让阳光照亮阴暗的地方,而不是再用八两来对付半斤。

完成时间:2012.09.28 20:27:41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