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公子哥比比皆是

写作者:冬日的太阳     日记本: 和女儿一起长大

日期:2012年09月18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550

   阿宝“公子哥”一词用得好,如今公子哥儿比比皆是。
   早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六爷爷家的婶婶生二胎了,是个男孩儿,记得大叔当时激动得从西屋走到东屋说:“这回可有人替我砍柴了”再从东屋走回西屋说“这回可有人替我挑水了”六爷爷一家更是张灯结彩大宴宾客,朋友们哪一个不替他们高兴呢。
   在这个穷山沟里,六爷爷生了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可是到他再也挑不动水的时候,五个儿子的踪影都找不到,还是跟他住得最近的老爸每天帮老两口送两挑水去,每到放假,我心疼老爸也偷偷地帮六爷爷挑过水。我不知道六爷爷当时是什么心情。如今大叔的儿子都二十几岁了,却从没砍过柴、挑过水,前几年老爸老妈在的时候,我回家常常能见到大叔家的公子哥儿染得一头黄毛,懒在家里东溜西逛,听说现在一家人都到县城来了,理由是给黄毛定了一门亲事,对方不但要了好多彩礼,还要一套楼房,大叔夫妇不得已才出来打工赚钱,成就儿子的美事。
   人都说养儿防老,就目前来看,大叔的儿子能不能给他养老另说,他得先给儿子备下养老的巢!
   还有一件事,让我大开“眼界”。说起来是两年前的一个早晨,我去同学班上找她办点事,她们刚刚上班,我去的时候同学还没到,办公室里坐着个胖乎乎的小伙子正爬在桌子上看小说,同学进屋之后,一面跟我说话一面拿起笤帚搞卫生,我用眼皮瞭了一下胖小伙子,她低声说:“新来的,还有一个呢。”我陪她一同出去倒垃圾,她告诉我说,这两个年轻人自从来上班,每天就是看小说、玩手机,其它的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会干,就因为家里有人又有钱,才能进了这旱涝保收的机关单位,科里应名是多了两个人,所有的任务仍旧是我们两个老东西的事。
   我感到一种悲哀:既为这些后继无人的机关单位,也为那些陪养出废品来的父母!单位里的老人总有交班的那一天,等老骥驮力的都走了,这些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儿们能撑起一片天空吗?那些有钱有势的父母们的心也够大的,即便是你用不着指望儿子养老,那么好的家庭条件,也该把孩子调教成有用之材,至少还少浪费一点社会资源嘛。突然想起西方国家冷战时的一句话,他们说要把希望放在中国的第三代人和第四代人身上。当然,我不否认当今社会中华儿女英才倍出。可是这近乎废品的公子哥儿是确实存在的,而且还为数不少,要想改造他们绝非易事。
   公子哥儿是一种悲哀,但悲哀的根源是他们的父母!记得有一次坐公交车,就听见后边坐位上的一位大姐抱怨:“……都二十好几的大丫头啦,裤衩子还等着我给洗呢!”我在想,要是你一直喂饭的话,你家孩子恐怕到现在还不会吃饭吧!
   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我们的孩子是少了,那不是应该更精良、更优秀吗?怎么反而多出这么多眼高手低的废品来?中国的父母们真该好好想一想了。
  

完成时间:2012.09.18 08:51:24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3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