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敦煌
火车晚点——正常
昨天早上结束西安之旅坐火车到达甘肃的敦煌已是第二天上午十一点四十了,算下来我们一行又整整在火车上呆了一天零一小时还多的时间。来接我们的地导对我们说,这趟车已经晚点两个多小时,在正常晚点时间内,还算顺利,要不然前几天就有晚点到下午才到的。谢天谢地,总算结束了枯燥乏味的窗口之旅,因为火车未曾进入兰州前白天的时间也还能透过外面裹着灰沙的玻璃窗看看迅来迅远的田园山水,打打牌自娱自乐,到了晚上也不会因为窗外的景象“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随”而让人心存烦郁与寂寥,轰隆轰隆有节奏的从铁轨上传来时轻时重的声响就象催眠曲那般也能使人在思索中去享受和沉浸于久违的梦乡。不过,火车过了兰州进入酒泉接近嘉峪关时,夜开始醒来,躁动的车内让我们再也无法沉睡,其实我们有的同志早就醒了并起来坐在走道上侧望河西走廊的大漠风情了。我是凌晨六点醒的,已在下铺坐了好长时间面对浩瀚荒芜的戈壁而茫然、求解。怎么就寸草不生?怎么就一毛难寻?缺水、少雨、无土?亦然,亦非然。莫不真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知所以的我事后还是好奇地查阅了一些资料,权威方面是这样解释的:戈壁是荒漠的一个类型。即地势起伏平缓、地面覆盖大片砾石的荒漠。蒙古语称砾石质荒漠为戈壁。戈壁地面因细砂已被风刮走,剩下砾石铺盖,因而有砾质荒漠和石质荒漠的区别。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200万年以来,特别是几十万年以来的中、晚时期,中国西部地势不断上升,干燥气候区不断扩大。这些地带表面沉积的砂岩、粉砂质泥岩以及砂砾岩等比较疏松的岩体在太阳和风的作用下,不断被风化剥蚀,变成大量碎屑物质。每当干燥季节,碎屑物质中的细砂和尘土被吹到天空中,其中尘土被吹到千里外的地区,形成黄土高原;而那些细砂则被风携带到附近,形成沙漠;粒径比较大的砾石,则被留在原地了,就形成了如今的戈壁地貌。这样的解释应是很具有说服力的,但我还是觉得眼前的荒漠令人感到生畏和奇异。也更能让人想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诗句来。虽然眼前已看不到粗犷的群雄高举夜光杯豪引葡萄酒的场面,已看不到勇猛的将士力杀沙疆誓死如归的场景,但依稀仿佛的景象似乎就在咫尺的遥远中。一窗的荒漠连着一线的荒漠,一线的荒漠连着一遍的荒漠,即或偶尔有一些绿色从我的眼前划过,也抵抹不了我对“大漠风沙起,狼烟遍戈壁”的沉思与刺目极尽寥寞的无奈。不过,还好五个多小时的寂途之后,总算随火车的到点而把我的思絮拉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既然火车晚点属正常,那我们还得按正常安排进行下去,也许此行西游注定将有更多的时间与戈壁、风沙、荒漠零距离的接触,已然这样,还不如就接受它的存在吧,这或许也是生命旅程中一种另类的享受和机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