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淮左第一园----乔园

写作者:烟花三月下扬州     日记本: 岁月的痕迹

日期:2012年08月16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609

   在泰州发展的朋友说有一景点他经过时觉得蛮有看头,毕竟要等我去了同游。承蒙厚爱抬举,有幸见识了乔园。
  
   门口的水磨方砖照壁是陈从周的题字:淮左第一园。看多了江南的园林,特别是甲江南的苏州园林,总觉得江北哪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园林?陈是园林界的泰斗,能给出第一的名号,大概总有特别之处吧?前一阵刚去过扬州,游览了个园和何园,扬州也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难不成这乔园能把个园和何园都比下去?我倒要一探究竟。
  
   进门两侧的墙壁上是四副砖刻人物浮雕,是乔园的四任主人。“乔园”前身最初为明代陈鸢旧居。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其孙太仆寺卿陈应芳倚宅建园,取晋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园日涉以成趣”句意,命名为“日涉园”。后世四百年来数易其主,几度兴废,各时期园名也不相同。三峰园、蛰园、到乔园,兴废替转之间,主人的心事情趣各各呈现。四个名称中,我还是最喜欢“日涉园”,因为对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情有独钟,自觉有无限韵味;“三峰园”不过是借三石笋之形而已;“蛰园”取蛰伏之意,是退隐之人的自我嘲弄;“乔园”更直白,将园子冠以自家名姓,是处于事业上升阶段的两淮盐运使乔松年的财富和权势的直接宣告。乔园之名流传至今,大概史载他的最后一任主人是乔松年的缘故?抑或乔园之名响亮易记?无论怎么称呼她,她就在这里,等我浏览。
  
   全园以山响草堂为中心,这是一座青砖黛瓦的四角凉亭,飞檐翘角不似南方的凌空突兀,也不似北方的平直和缓,是南北建筑的交融,灵动而不失稳重。朱漆的门窗,带着新修的痕迹。据史料记载,这原应是虚敞的草堂,和周围的竹林相映成趣,有息交绝游归隐山林听风而眠的惬意。草堂前凿池叠山构成主景,水池如带,山石环抱,主峰上立三石笋,与古松枯柏构成苍翠嶙峋之景致。山巅西侧是歇山半亭,倚角独立,又与山峰合而为一,如一只栖息的鸟。东幽谷上为数鱼亭,可惜,现在池中水已经枯干,唯这亭子空对一池暗哑,只能遥想当年细数清流游鱼的诗情画意。
  
   堂后庭院中的最高建筑为松吹阁,阁高三层,距地面二十尺有余。阁下原来有一棵高大的松树,楼阁就用松树取名为松吹阁。过去泰州城中房屋低矮,这座松吹阁算是城内高层建筑。每当烟消云散,登上三层高台遥望江南诸山,隐约在有无之中。园林中的借景,可以从江北借到江南,堪称独特!松吹阁旁层次丰富,高低错落,迤逦而行就是因巢亭,据说梅兰芳回家探亲时曾居此亭,真是个清幽的好处在:三棵老石榴树枯瘠沧桑,而叶子却清新柔媚,特别是如着了釉彩的石榴果,十分喜人。高大的广玉兰和低矮的南天竹俯仰生姿。再下去是一株紫藤掩映下的石桌石凳,好一个清凉所在!
  
   我是个方向感极差的人,一路行来,只觉得也不枉虚名。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都有讲究,但,或许是天热的缘故?或许是池子干了?或许是那铺着绿色塑料毡子的青砖甬道?或许是那些挂了红灯笼的灌木树林?总觉得这座园林还没有静下来,带着现代的浮躁气息。让历史和文化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这座园林才能真正的永葆青春。
  
  

完成时间:2012.08.16 21:32:14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0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