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凯里“6.10”山洪(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第三天。一大早,技术部门的9名技术人员(我们3名、101的6名)三辆越野车来到镇政府,与各村的包村干部、村干对全镇(共19个村)的17个村进行隐患排查,我们承担了青杠、苗岭等5个村。
6月9日晚11点20分至10日凌晨约3点,舟溪镇遭遇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大于200毫米者属之。据气象数据:6月9日08时至10日08时,该区降雨量达283.1毫米)袭击,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3死7伤、127户201间房屋及近千亩耕地、多处公路受灾的灾害事故,用专业术语讲,“山剥皮”遍地,最严重的是新龙、枫香、里禾、舟南4个村。
据村民反应,本次降雨是继1970、1996年后的第三次大雨,且雨量集中、迅猛。据此,这次应该是20年一遇的降雨。
出于职责等原因,本人有幸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现场,也自始至终参与了技术工作的全过程。
通过救灾、调查和排查,舟溪“6.10”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反思:
如,作为汇水面积大的高陡斜坡下的居民区,什么雨量级别时须启动应急预案(哪怕不是地质灾害隐患区点),且启动后须采取什么措施(哪怕是强制性的,如撤离)?
又如,山区农村房屋选址,村民的防灾、避灾知识普及与宣传培训教育。
再如,5年、10年、20年一遇的降雨,我们的防洪、排洪等防治工程应该在灾前有计划地解决哪些区段?象今天排查的屯上村背后坡泥石流沟,如果在灾前把沟口疏通了(实际上堵塞了N多年且导管太小),街道及其左侧的近十个门面就不会受灾。
再再如,在地方地灾防治工作中,技术支撑所起的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还有,去今年完成及实施的详查项目等等。
... ...
任何灾害都应是防患于未然!我们为什么老是救灾在前?防患在后(如与关岭6.28、望谟6.06一样的再排查)?有买棺材的钱,无治病的经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