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道理的道理呢?

写作者:胡杨林边的看客     日记本: 幸福依然在路上

日期:2012年06月12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626

  从今天的《中国青年报》上,看到这样一篇报到:《阳刚男孩》关注“男子汉形象”:“本报讯 北京出版社日前推出《阳刚男孩》系列丛书,关注当下阴气过重的男生“男子汉形象”的塑造。
   该丛书由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钱万成、安武林共同选编,收录了以“阳刚男孩”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分为6册,包括《男孩向前冲》、《男孩不说谎》、《狂奔的猎狗》等。曹文轩认为:‘儿童文学的发展决定着一个民族未来的性格。’因此,该丛书希望通过这套读物重塑男孩品格,唤起社会对‘男孩不阳刚’这一问题的重视。
   据介绍,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读《阳刚男孩》寻找小小男子汉”征文活动也已正式启动。”
  
  诚然,性别角色、性别认同度和对性别的期望是文化、习俗的结果,同时片面地强调、强化性别特质(气质的、人格的),刻意标注性别的非生理界线也不再具有天然合理性了。那些被严格分隔在男性与女性中的气质,仔细观察一下,便会觉得它们应该是人应该有的特质。至于为什么将人的特质固化为某种性别的特质,这里就不论说了。
  人为地、以传统的名义强化固有性别的人格特质,也有些风险的。一是可能成为社会分工向公正价值靠拢的阻碍因素之一。传统的对性别特质的观念(例如卢梭的观点)最大的正面意义也只是强调了基于性别的社会分工的公平性,即外在形式上的你情我愿,其非强迫性遮拦了公正性这一社会分工领域更高一层次价值和人们对它所寄予的期待。
  家庭成员承担现实选择与心理双方面的代价,是固执地区分性别特质的另一个风险所在。习俗的、观念的东西带来的侵扰会让人不安不服气不干心,不论其存在于人意识的那一个层面,若归顺不好,不能长期使之归顺,受其侵扰的人总是会在某一天将其通过情绪、外显的态度、行为以传统观念认为是负面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为他们也确实在生活中受了“苦”。
  汉河楚界一般分明的性别特质区分,第三个风险可能存在于夫妻之间。风险不仅包括双方的分工与协助,从较宽的角度看,也包含在审美、角色期望、责任与自由的界线及对它们的接受与容忍程度等等方面。
  
  平常,人都说家庭是一个细致又细微的所在,遗憾的是,当(社会)功能主义来临时,人通常又不喜欢分辨,家庭于个体的意义连带那些期待便隐在了功能主义的大旗下。
  在一部分社会管理功能被赋予家庭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的观念就不得不被宣扬,其被当成真理就显得很急需了。继续分解下去,从家庭中人们其实看到的还是人——社会真正的细胞。
  
  倘若说“儿童文学的发展决定着一个民族未来的性格”这判断是一个道理的话,那问一问,寻找一下使它成为道理的道理也许会很有意思。

完成时间:2012.06.12 09:57:48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