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读余秋雨>有感

写作者:crecker     日记本: 青春的印记

日期:2012年06月09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29

  读余秋雨>有感
  
  
  
  说实话,本人挺崇拜余秋雨先生。N年前就看过余秋雨的>,时隔多年,震撼依然。这些散文我感触颇深,每一篇文章都带给我的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绯页上方方正正的脸庞时刻萦绕在我眼前,文章中字字句句都深深地回荡在我的耳边。在>这篇文章中,在这个极大数的人都认为完整才是美的时代,他却提出了一个可以说是另类的想法——废墟也是一种美,也许嫩绿的叶子象征着希望,可是谁又能否定飘落的秋叶就不是一次生命的轮回吗,就不是另一个新的生命的开始,落叶是人们心中“废墟”的代表,可是它却赋予着别样的精彩,难道不是吗?
  
   圆明园曾代表着皇家高贵的身份和无尽的财富,可是现在当我们再回首过去时,看见的又是些什么呢?是一幅残缺破烂不堪的景象,我们已经很难去想象它曾经拥有过的那些光辉岁月。当有人提出修复圆明园的时候,有些人却站出来否定了,因为即使修复了它原有的容貌又能怎么样呢?那些曾经遭受过的屈辱历史就能消失在历史的记录里吗?答案是当然不会了,残缺的圆明园,一个废墟一般的存在,也是一种美,另类的一种美,因为这个残缺般的废墟的存在才让我们更加牢记了历史惨痛的教训和惨象,废墟是一种美,残酷而真实存在的美。它是不会因为它的不完整而被世人所遗弃,相反的,人们只会更加记得它,它将会永远的被人们珍藏在心中最深的那个角落。
  
   在短短的《废墟》(余秋雨《文化苦旅》)中,我能感受到余秋雨那深厚而又扎实的文字功底。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内,虽他的词藻并不算最华丽最优雅的,但却是令我感触最深的,他的文章教会了我许多的哲理,我也能感受到来自他内心深处的真切想法。当我现在回想起来,不禁让我想到我现在所写的点点,而之后,它又将我带入到了深深的沉思中。
  
  

完成时间:2012.06.09 23:03:29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