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泰坦尼克号沉没真象 转网页

写作者:如烟又如风     日记本: 美好人生

日期:2012年04月18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592

  1912年4月10日,号称"永不沉没"的巨轮"泰坦尼克"号开始了它的处女航。4月14日深夜,"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船裂成两半后沉入大西洋,1500多名乘客葬身海底。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里,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充满人性,感人至深的温暖画面:白发苍苍的老船长庄严宣布让妇女儿童首先离船,并平静地与"泰坦尼克"号一同沉没;一位仁慈而勇敢的牧师冒着生命危险返回正在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动情呼吁:"让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艇!";一位父亲深情地亲吻小女儿之后将她送上救生艇……
  
  然而,历史的真相远远没有那么温暖。美国《新闻周刊》近期刊登报道,讲述了沉船时刻的众多故事,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让人遗憾的是,"妇女儿童优先"的动人救生口号并非完全属实,获得优先权的主要是头等舱、二等舱的妇孺。统计数据表明,头等舱男乘客的生还率比三等舱中儿童的生还率还稍高一点。
  
  航运公司董事挤上救生艇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惨剧发生之后,媒体和国会的听证会揭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
  
  白星航运公司 ("泰坦尼克"号的船东)的董事J·布鲁斯·伊斯梅从来就不喜欢"泰坦尼克"号的船长爱德华·史密斯和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斯。在船只下沉时,伊斯梅挤上了一艘载着妇女儿童的救生艇,这使他的下半辈子都背负着骂名。
  
  关于伊斯梅是如何从"泰坦尼克"号上逃脱的,流传着很多个版本。一些目击者认为他趁第一艘救生艇即将下水时偷偷溜了进去,一些则认为他从人群中挤到救生艇前,并以开枪相威胁,最终搭上了救生艇的末班车而离开。而伊斯梅自己则坚持他坐上救生艇的时候,"泰坦尼克"号的甲板上已经空无一人了,他对于船上还有1500多人完全不知情。
  
  据说,"泰坦尼克"号上只装备了16艘救生艇也正是伊斯梅的主意。伊斯梅在"泰坦尼克"号的规划会议上曾经问了这么一句话:"这艘大家伙本身就是个大救生艇,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费神装那些小艇,弄得甲板上乱糟糟的呢? "当船驶入冰山区域内时,据说也是伊斯梅命令船长保持原速前进。
  
  伊斯梅认为"泰坦尼克"号是 "永不沉没的"另一原因,是因为无线电系统理应能够及时发送求救信息,呼叫其它船只前来救援,赶在船只沉没前挽救乘客。但是,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当天,船上的无线电系统出现故障,直到船撞冰山前才将故障排除。"泰坦尼克"号错过了其它船只发送的警告冰山出没的信息,而距离"泰坦尼"克号不远的船只也因被冰山环绕而无法及时赶来救援。
  
  也有人选择绅士般的死亡
  
  当然,面对生死抉择,有些人选择绅士般的死亡。携带佣人、司机等共同登船的富豪本杰明·古根海姆看到女性登上救生艇之后明白自己没有获救机会,他返回自己的船舱,穿上了自己的晚礼服。据说他是这么说的,“我们已经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准备像一个绅士一样下沉。如果这真的发生了,告诉我的妻子,我已经尽自己所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
  
  63岁的老妇艾达·斯特劳斯拒绝抛下丈夫、梅西百货的创始人伊斯多独自逃生。艾达当时几乎已经上了8号救生艇,但她突然改变了主意,又回来和伊斯多待在一起,她说,“这么多年来,我们都生活在一起,你去的地方,我也去! ”她把自己在艇里的位置给了一个年轻的女佣,还把自己的毛皮大衣也甩给了这个女佣,说“我再也用不着它了!”斯特劳斯夫妇最后的时刻是一起坐在甲板上,等待着巨浪将他们吞没。
  
  亿万富翁约翰·雅各布·阿斯德问负责救生艇的船员,他可否陪同正怀着身孕的妻子马德琳上艇,那个船员说了一句“妇孺先上”之后,他就像一个真正的绅士一样,回到甲板,安静地坐在那里,直到轮船沉没,船上倒下的大烟囱把他砸进大西洋中。阿斯德当时已有资产8700多万美元,加上他那些发明专利,身价达1亿美元以上,是“泰坦尼克”号上唯一的亿万富翁,也是当时全世界最富的人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船员中也有很多真正的英雄。二副赫伯特·莱托勒曾遭遇过沉船和飓风,但均平安脱险。在“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之时,莱托勒脱离了观察岗位,但他随后成为了最积极帮助妇女儿童登上救生艇的船员。他知道,即使所有的救生艇全部塞满人,大概也只能承载船上一半的乘客。最后,有人劝他上救生艇,他坚定地回答说:“绝对不行。”为了整理最后一艘救生艇,莱托勒被大浪卷走。但随后一个引擎发生爆炸,将莱托勒带回到了海面,他抓住了一艘倾覆的救生艇,有30个人和他一样正绝望地抓着这最后一根稻草。莱托勒侥幸熬过了冰水带来的体温过低的危机,他成为最后获救的一批幸存者之一。
  
  逃生几率取决于船舱等级
  
  “泰坦尼克”号上“妇女儿童优先”的逃生口号并非是虚构,但是,逃生的几率主要取决于乘客当时所在的船舱等级。
  
  美国新泽西州州立大学教授、著名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在他的《社会学》一书中这样写道:“……不幸的是救生船不够。尽管很多人 (超过1500人)遇难,但乘客注意遵守‘优先救助妇女儿童’的社会规范”,使得英国公众和政府面对这一巨大灾难,“可以找到一些安慰”统计数据表明,“乘客中69%的妇女和儿童活了下来,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还”。
  
  这是“泰坦尼克”号奉献给世界的一条活生生的文明守则。
  
  但波普诺接下来揭示的数据却十分残酷,他继续写道:“我们发现,三等舱中的乘客只有26%生还,与此相应的是,二等舱乘客的生还率是44%,头等舱是60%。头等舱男乘客的生还率比三等舱中儿童的生还率还稍高一点。”“轮船的头等舱主要由有钱人住着,二等舱乘客大部分是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三等舱(以及更低等)主要是由去美国的贫穷移民乘坐。 ”
  
  这是人类社会更为强悍的另一条规则。
  
  于是,波普诺毫不客气地修改了曾使英国人颇感“安慰”的“社会规范”:“在泰坦尼克号上实践的社会规范这样表述可能更准确一些:‘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和儿童优先’。 ”
  
  “永不沉没”的悲剧不仅仅发生在海上
  
  在1912年“泰坦尼克”号纪念集会上,白星公司对媒体表示:没有所谓的“海上规则”要求男人们做出那么大的牺牲,他们那么做了只能说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关照,这不管在陆地还是在海上都是一样的,这是他们的“个人选择”。
  
  三类不同舱位的幸存几率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泰坦尼克”号和别的客轮一样,将存放救生艇的区域安排在了头等舱和二等舱附近,以降低富人和中产阶级乘客对航海风险的担心,当时所有的轮船都是这样设计的。
  
  其二,下水逃生的安排也保持了这个相同的逻辑,即头等舱、二等舱优先,而不是后来盛传的“妇女儿童优先”。
  
  就儿童而论,一、二等舱共有儿童32人,只有一人死亡;三等舱的儿童有75人,死亡55人,毋庸讳言,作为社会等级标志的舱位成了生命的筹码。
  
  一、二等舱乘客中的遇难者有很多要么是盲目相信“泰坦尼克”号是“不沉之船”,要么是在等待家人时错过了逃生的机会,而幸存下来的三等舱乘客,大多数是在跳入水中之后才搭上救生艇。
  
  幸存者之一、丹麦女乘客卡拉·简森事后写道,在幸存者被转移到“卡帕西亚”号上之后,船上开始弥漫起悲伤的气氛。
  
  幸存者们意识到了在自己家庭中,有人已经永远地葬身海底。妇女们“有些人坐在甲板上,盯着天空发呆……有些人走来走去哭喊着男人的名字,还有些人躺下来默默哭泣。另一些人无法承受这一事实,我们好几次看到有人的尸体被裹上帆布,放到海中。 ”
  
  《新闻周刊》在报道的最后写道,号称“永不沉没”却终究倾覆的悲剧不仅仅发生在“泰坦尼克”号身上,在金融世界里也一样会出现,比如雷曼兄弟公司就撞上了冰山。
  
  再好的系统,再多的钱,再聪明的工程师,再可靠的设计也不起作用,世界上没有“完美”这样东西,因为驾驶者正以鲁莽的速度驾驶大船前进。在驶向未知的深海之前,我们应该自问一下,船上是否为三等舱的乘客准备了足够的救生艇?
  
  
  
  ************************************************************************
  ************************************************************************莱特勒
   “泰坦尼克号”沉没场景图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撞上冰山沉没,导致1523人遇难。日前,“泰坦尼克号”二副查尔斯·莱特勒的孙女路易丝·帕顿在其新书《像黄金一样美好》中披露了一个被刻意隐瞒了近百年的内幕:“泰坦尼克号”之所以发生船沉人亡的悲剧,纯粹是因为舵手罗伯特·希契斯在慌乱之中听错命令转错了方向舵!
   一个被隐瞒了百年的真相
   据悉,莱特勒是“泰坦尼克号”上的二副,也是从那场沉船灾难中幸存下来的身份最高的船员。路易丝·帕顿称,她祖父从“泰坦尼克号”沉船灾难中获救后,就沉船原因先后接受了英国和美国官方调查小组的两次调查,但却刻意隐瞒了“泰坦尼克号”舵手希契斯听错命令转错舵的真相,因为他担心真相曝光会令他的老板白星航运公司破产,从而使他在该公司的同事们全部失业!
   路易丝·帕顿是英国保守党前教育大臣约翰·帕顿勋爵的妻子,路易丝·帕顿称,莱特勒只向自己的妻子西尔维娅一人透露了“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沉没的真正原因。莱特勒去世后,他的家人担心说出“泰坦尼克号”沉没真相会有损他二战英雄的名声,所以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都对此守口如瓶。
   一个被错误理解的指令
   路易丝·帕顿在新书中披露,“泰坦尼克号”舵手希契斯之所以会发生“转错方向舵”的低级错误,是因为1912年的航海业正处于一个巨大的变革时期,当时航海业正从帆船时代转到蒸汽船时代,这一巨大的改变导致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掌舵系统和掌舵指令。以前的帆船使用的是古老的“舵柄指令”,而先进的蒸汽船使用的却是更为现代的“方向舵指令”,“泰坦尼克号”上的一些船员熟悉“舵柄指令”,而另一些船员则更熟悉先进的“方向舵指令”,可最最关键的是,这两种掌舵系统的指令含义有时是完全相反的!
   譬如一个“右满舵”命令,在帆船的“舵柄指令”中意味着将船头往右转,可在当时蒸汽船的“方向舵指令”中,这个命令的含义却是控制船只向左转。当“泰坦尼克号”大副威廉·默多克发现远在两英里外的冰山时,他立即向舵手罗伯特·希契斯发出了“右满舵”的命令,如果希契斯按照指令正确操作,“泰坦尼克号”完全有足够时间避开迎面而来的冰山!然而,希契斯在慌乱之中,竟理解错了默多克的指令转错了方向舵!他没有按照命令将船头向左拐,而是将船头往右拐!虽然大副默多克发现了希契斯的错误,并命令他立即纠正错误,可为时已晚。
   一个雪上加霜的错误
   路易丝·帕顿称,当“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时,她祖父莱特勒并不在值班,不过当“泰坦尼克号”开始下沉时,包括莱特勒在内的4名高级船员在大副船舱内举行了最后一次紧急会议,莱特勒正是在那时得知了舵手希契斯转错方向舵的致命错误,莱特勒同时还获知了另一个更加“雪上加霜”导致“泰坦尼克号”加速下沉的低级错误!
   据悉,当“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泰坦尼克号”的老板、白星航运公司主席布鲁斯·伊斯梅竟说服船长史密斯继续驾船航行,于是“泰坦尼克号”又在大西洋上继续慢慢航行了10分钟!这一错误行为导致海水通过损坏的船壳更快地涌进船舱中,从而大大加速了邮轮的下沉速度!如果“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立即停船,根据一开始的下沉速度,它完全可以赢得好几个小时时间,并等到救援船只的到来!伊斯梅后来乘救生艇逃过了沉船灾难,他也被伦敦社会称做是历史上“最大的懦夫”之一。
   路易丝·帕顿说:“伊斯梅坚持要求‘泰坦尼克号’继续航行,毫无疑问是因为担心他会失去自己的投资,损坏公司的声誉。最近的救援船只在4小时的距离外,如果当时立即停船不动,‘泰坦尼克号’可能就会在海面上静静漂浮,并一直等到救援船的到来。”
  

完成时间:2012.04.18 18:55:09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