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长江刀鱼被炒到天价,今天有幸得了十二条新鲜银亮的江刀,与好友分而食之。抽出鲜红的腮,洗净排列盘中,撒了各色作料隔水清蒸,果然肉质鲜嫩味美无比。
刀鱼以长江镇江到南通天生港一段为最美,往上往下就不稀奇,价格也是霄壤之别。想起现在的禁捕限捕天价,刀鱼濒临灭绝的境遇,我们的后人恐怕只能在图片上看到它的模样了。想起老公说他们小时候吃的刀鱼馅的馄饨,不过几十年光景,怎的就成了稀罕之物。人类正以什么样的速度破坏生存环境,真可怕。不由得羡慕古人。
“恣看收网出银刀”,是宋人苏轼之句,清代李渔则称之为“春馔妙物”。历史资料显示,刀鲚捕捞产量曾占长江鱼类天然捕捞量的35%~50%,其中江苏江段所占比例更曾高达70%。清明前后,江畔寻常人家春食江刀的习俗就跟中秋赏菊吃大闸蟹一样普及,而现在,却成了不可企及的奢侈。那些出没风浪里的渔船扁舟,只在诗歌里飘摇,江上隆隆的轮机声,百舸争流的繁荣后面是长江水质的污染,沿江的大型化工企业更是把长江当做巨大的排污场,鱼类是多么敏感的生物啊,它们只能灭绝,而能勉强生存的,相信口味也大不如前。有一些记忆是不可复得的,她只存在于历史的记载文学的描述。
张爱玲提到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无后。尽善尽美怎可能?,即便退而求次,像多刺的鲥鱼,想要品尝也不可多得。长江三鲜渐渐徒有其名了。
和刀鱼炒的同样火热的还有春茶,雨前明前茶由于持续阴雨而延迟上市,也是寸茶寸金。陆羽《茶经》中不但茶有讲究,连泡茶之水也讲究。泉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更次。所以有四大名泉。前几天去无锡惠山,泉水浑浊,一潭死寂,真愧对那天下第二泉的名号;王安石讲究得一定要取三峡瞿塘峡中段的水泡阳羡茶,说上流水急,茶味浓,下游水缓,茶味淡,只有中游,不缓不急,茶味不浓不淡正正好。现在你看那长江水,能煮出各种化学制剂的味道!《红楼梦》中妙玉则取梅花上的雪,贮之以瓮,待融化成水澄清后煮茶,其清高让人叹为观止。如今谁有着闲情逸致,即便有,怕这雪里也混合着硫化物之类的。如此说来,现代人所谓的茶道也真让古人看不起,而像我们百姓,既不得好茶,又无好水,只能作牛饮之蠢物了。
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总是伴随着环境的牺牲,貌似便捷的生活其实已经失去了所谓的质量,而我们又不可能回到过去,这是一个悖论。也许在未来会寻找到一种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