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那山那水那嫂子

写作者:冰山醒了     日记本: 心灵深处

日期:2012年03月06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76

  
  
  清晨起来,耳边响起了“嫂子”那深沉优美的歌声,这歌声是从住地附近的军营里传出来的。我的思绪不由自住地被牵往很远很远……
  那是上世纪的70年代的一个初冬,部队野营拉练,逢山爬坡,遇河涉水,经过几天几夜的急行军,来到了“皖南事变”发生地——安徽泾县。双目所及,延绵不绝的大山,被茂密的松树林覆盖得严严实实,远远望去,好似披上了厚厚的绿毛毯。一往无边的毛竹林,在寒风习习中左右摇摆着修长的身姿,一边还交头接耳,好象是欢迎我们的到来;又或是在向我们倾诉当年新四军遭难时的那惨痛的一幕。山与山之间,有的是肥沃的田野,有的是错落有致的农舍。山的边缘,云幔雾罩;农舍上空,炊烟缕缕。夜暮将临时分,我们宿营在这片神圣而又如诗如画的土地上。
  一夜酣睡,天已大白。等我们睁开双眼,住地的门口围了一大群年轻的妇女。些些灿烂着笑容的站在了前面,几位羞答答的躲在了后头。在这些年轻妇女热情的目光注视下,战士们的眼睛不知往那里瞧,一个个赤红着脸。看我们快速着装完毕,这些年轻的嫂子一轰而上,抱着军被就往外走,说是给清洗一下。眼见那军被上一幅幅神秘的“世界地图”就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战士们都急了,冲上前去,想从年轻的妇女手中夺回,无奈抢不过,只好作罢。眼睁睁看着这些年轻的妇女抱着军被,笑哈哈地去了那一弯清流。
  经过一天紧张的训练,见大家蓬发垢面,年轻的嫂子又忙开了。抢着拉战士到自家的澡堂“打扫卫生”。我被一个约摸三十左右的嫂子选中,她命令似的叫我去她的家洗澡。我进得澡堂,只见二米见方的灶台上置了一口很大的铁锅,锅里正急急地升腾着热气。“俺早就烧好了,就等你们下锅呢?!”。天哪,我变成饺子了。在锅里洗澡,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呀!这铁锅能扛得住我一百多斤吗?会不会塌了锅底,赤身露体掉到火堆里去给烤焦了?见我犹豫,年轻的嫂子又发话了:“兵蛋子,下吧,淹不了你”。语气中带着温和的责备。
  我在热水中足足泡了半个多小时,在锅里洗澡还真的舒服,小小的澡堂里弥漫着热气,好有腾云驾雾的感觉。那水温也正好不冷不烫。原来有嫂子在外间细心拨拉着灶门里的柴火。她好象在自己的心里藏有一个温度计。
  言语间,我得知嫂子三十有二,身边有一男孩,刚满十岁。大哥在外地做手艺。她和儿子相守着这三间土瓦房。嫂子说自己的生活不算清苦,勉强过得去。而当我看见她那瘦弱的身躯和那打了补丁的上衣,以及那双与年龄不相符的粗糙的手,我明白了嫂子日子的艰辛。但我看见嫂子那双清澈而又明亮的眼睛,深感嫂子是多么的善良和温馨啊!我在家是老大,没有嫂子,这回脑中突然闪出一个念头,如果我有一个这样的嫂子,该是多好呀!洗完澡,我全身轻松了许多,担着水桶,把嫂子的水缸挑得满满的,将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别累着了,小弟”。嫂子这么一喊,我真的觉着了,眼前的这位年轻的嫂子真的就是我的亲嫂子了。
  部队在这里一住就是半个月。我们的脚步踏遍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我们的歌声频频响彻住地的上空。到了返回营地的时刻,还是这些年轻的嫂子,一个个脸上队堆着依依不舍的表情,欢送自己的子弟兵离去,把滚圆的热鸡蛋,将战士们的口袋塞得满满的,送了一程又一程。而我们这些年轻的战士,也一个个模糊着双眼,与年轻的嫂子告别。他们知道,这些年轻的嫂子不是普通的妇女,她们身上有着早年革命战争时期老军嫂的因子,更有那一颗对子弟兵一往情深的爱心哪!
  啊,可亲可爱的嫂子们,三十多年过去了,你们都还好吗?岁月匆匆,是否在你们原本清秀的脸上刻下道道的深痕;风霜雨雪,是否给你们原本清苦的日子增添了更多的遗憾?我们更愿意相信,因为你们有一颗热情而又明亮的心。有一种顽强而又执着的精神,日子肯定愈加美好。日子悠悠流淌,却无法洗淡你们珍藏在我们心里的身影,你们那美好的形象依然鲜活在我们的心中,并与我们的生命共存!
  

完成时间:2012.03.06 07:29:43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