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明眼人都知道不过借歌妓之名,尽讽刺达官贵人之事。礼教之邦,自堕乐籍不大可能,但凡沦落风尘,总有不得已的苦衷,人性的善与美被包裹在声色犬马中,人们只看到表象,道德家便信口云:婊子无情,戏子无义!
秦淮河畔,自古是烟柳繁华之地,人文荟萃之都。秦淮歌妓,艳帜高张,扬的不止是艳名,才艺,还有气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柳如是誓死不降清,李香君血溅桃花扇---那一份决绝和勇气,让须眉男儿汗颜。
《金陵十三钗》再一次彰显秦淮歌妓的人性中美好的绽放。目睹一场场悲剧的上演,她们要用自己微贱的身体去阻止另一出即将上演的悲剧,干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因为她们也曾年轻,也曾美好地憧憬,她们不愿意还未绽放的青春之花凋零。
《秦淮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流淌出来,之前的铺垫太过血腥,而此刻,青布学生袍掩不住骨子里的风流曼妙,一边是风情万种的歌妓,一边是稚气未脱素面朝天的女学生,书娟眼里迎面走来的一排歌女,风姿妖娆,玉墨怀抱琵琶,女子们眼角眉梢风流尽显,如此美好的影像永远以前行的柔美姿态,走在永远的过去。而且即将消逝。连同这首轻柔舒缓的曲子。
什么叫慷慨赴死,谭嗣同说:我自横刀向天笑;秋瑾说:秋风秋雨愁杀人;有人说二十年后又一条好汉,有人抬望眼仰天长啸。悲怆苍凉是死亡前的阴影,浓重而恢弘。
只有这首《秦淮景》,给我们幻灭的凄美和新生的希望。她们最后怎样了呢?不得而知。悲剧的力量直抵人心。有时不需要血腥、残忍,一首歌,一个美的画面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