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感恩教育

写作者:雨莲     日记本: 窗前明月光

日期:2011年11月02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76

  向小儿灌输感恩概念,进行感恩教育。
  
  “别人帮你做事,你要谢谢人家。”
  
  “哦。”
  
  “你帮我拿个茶杯去。”
  
  小儿乖乖地将茶杯拿来。
  
  “谢谢你帮妈妈拿茶杯,你真乖!”我以身作则,现场教育。
  
  小儿听到这感恩的谢谢,眼里闪着喜悦的光芒。边高兴地点着头边嗯嗯都应答。
  
  “听人家说谢谢,你要回答说不用谢。”
  
  “哦,不用谢。”
  
  
  
  这一日,我请小儿帮我拿包。
  
  拿完包,我着急要走,小儿站在我面前,扑闪着童稚的双眼看着我,没动。
  
  “怎么了?”
  
  “你还没说谢谢我!”
  
  “哦,谢谢你。”我边走边应付着说。
  
  “不用谢。”儿子高兴地回答。
  
  
  
  又一日,小儿让我给他倒杯茶。咕咚咕咚,茶喝光了。
  
  我看着他喝光的茶杯问他:“妈妈给你倒茶,你应该对妈妈说……?”
  
  “谢谢你!”灵慧的小儿立即接过我的话说。
  
  “嗯。”我满意地点点头。
  
  “可是你还没说不用谢呢?!”
  
  “不用谢。”我心里有点汗。
  
  
  
  再一次,小儿吃饼干,我试探着问:“给我一块吃吃?”
  
  他大方地取一块给我。
  
  “你得谢谢我。”我嘴里嚼着饼干,还没来得及说谢谢,小儿便提出了要求。
  
  我故意不说。
  
  “你不说谢谢,饼干不给你吃!刚才你吃的饼干还给我!”
  
  ……
  
  感恩教育错了吗?哪里不对劲?我纳闷也郁闷了!
  
  
  
  前些时见新闻中有要求穷困山区接受帮助的孩子们感恩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颇有感触,他们在这功利的感恩教育下,将来会否树立类似小儿这样的心理?果然,又看到这样的新闻,有些助人者因未见爱恩惠者感谢他们而失望,甚至言辞激烈抨击受惠者无感恩之心。
  
  这爱心怎么了?
  
  爱心本是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如果要求回报的爱心,怕是为作秀,是伪善。
  
  当然另一角度说,受人恩惠,铭记在心,令自己滋生爱心,并用这爱心通过各种途径回报也是为人之本。
  
  这是两个角度,必当各守本分。施恩与受恩才各得其所。
  
  
  

完成时间:2011.11.02 00:05:46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