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里偷闲中观看了广西台的《壹周立波》节目,立波也谈到了“半边天”。感触之下,不由得也浅说几句。
“半边天”一词的来历有她独特的历史背景。
大跃进时期,湖南省妇女在大炼钢铁中提出了“妇女半边天,事事要争先”的口号。同年,江西省修水县妇女在开展“千菊万牡”劳动竞赛中,提出了“妇女力量大无边,生产能顶半边天”的豪言壮语。1960年3月,团**书记处胡书记在全国妇联的表彰会上,作了“妇女快马再加鞭,顶着跃进半边天”的讲话,尤为重要的是,“半边天”一词得到了毛**的肯定。1964年7月10日,《**日报》首次出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标题文章。
在不短不长的五、六年时间里,“半边天”不知不觉成为了我国妇女的代名词。
“半边天”当时的代表人物是邢燕子,一个天津市某中学初中毕业17岁的小姑娘。她来到宝坻县司家庄村,与乡亲们“战天斗地”,先是成立幼儿园,把妇女从家务中解放出来,将女团员组成“燕子突击队”。几经奋斗,曾先后5次受到毛**的接见,郭沫若还专门写了《邢燕子歌》。后来,她成为九大至十三大代表。
样板戏中的,“半边天”典型是《红色娘子军》中的吴清华、《沙家浜》中的阿庆嫂、《红灯记》中的李铁梅等等。
当时,在高危行业,无不涉及“半边天”身影。别的不说,地勘单位的“三八机场”就维持了好多年,我家门口的湘黔铁路有个“三八隧道”,就是1970年“半边天”的杰作。
现在的CCTY好像还保持着张悦主持的“半边天”节目。
“半边天”的确反映了我国从延安时期、解放后、改革开放至今妇女解放的历史,亦充分体现了她们的地位所在。
在现代大多数的家庭结构中,“半边天”已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尤其在家庭财政中独揽大权,“半边天”甚至“一手遮天”(引自立波语)!亲爱的各位爷们,你是否有这种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