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芭蕉雨

写作者:烟花三月下扬州     日记本: 岁月的痕迹

日期:2011年10月26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491

   读清代蒋坦的《秋灯琐忆》 “秋芙所种芭蕉,已叶大成荫,隐蔽帘幕。秋来风雨滴沥,枕上闻之,心与之碎。一日,余戏题断句叶上曰:‘是谁无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明日见叶上续书数行云:‘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字画柔媚,此秋芙戏笔也。”不禁芜尔。这对夫妇的情趣生活,固然让人艳羡。而芭蕉承载的诗情画意也由此可见一斑。
  
   芭蕉是古代私家园林的重要配景。
  
   李渔曾说过: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坐其下者,男女皆入图画。游园时,你稍加留意,便会发现,某个拐角处,粉墙黛瓦的间隙总有芭蕉高大的身影,透过漏窗、月亮门、或者曲曲直直的游廊、或玲珑剔透的太湖石皆可看见那一抹青绿,看历代文人画,一般有操琴、清谈、焚香、浅酌、宴乐之人,总有一片蕉影隐约其上。雅致者见雅致,嬉戏者也风雅。芭蕉高大而不失柔美,疏朗而卷心精致,红楼梦中探春自称为蕉下客,大约她的性情也似芭蕉,一半粗犷率直一半细腻柔婉吧?
  
   芭蕉之形高大潇洒,身为草本却有乔木之姿,在视觉上远远超越于庭前除下的萱草灌木,芭蕉之色,碧翠似绢,印展粉壁,配合山石,分绿与窗纱。相得益彰,而其自身,老叶陈碧,新绿姣美,深浅相映,色泽之美,如环佩叮当,相近的音阶自然有和谐之韵。倘若遇见樱桃,那真是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人只愿静守流光,消受这无限春意。
  
   既是配景,除了和亭台楼阁假山池沼配合以外,芭蕉还在某些个风雨之夜,潜入主人的不寐之夜,配合寂寞中涌起的思情。“夜雨芭蕉,似杂鲛人之泣泪”“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内灯-----空阶滴到明。”雨滴击打着蕉叶,由宽大的叶面滑落到阶下,或者蒙蒙细雨濡湿蕉叶,又累积到叶的边缘,慢慢延续到叶尖,沉重地滴下。那高高低低或快或慢的节奏,一直敲打着孤寂的耳鼓,还好,“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晨起见新绿舒展,空气滤清,那一份爽然聊以安慰一夜的煎熬。
  
  
   即便叶面焦裂,流苏枯槁,也自有一种颓废之美,于萧瑟中配合冷寂的庭院。但总有一支绿蜡干般的蕉心,在料峭的春寒中怯怯地卷紧,抱着一腔不肯与人言说的心事,等待暖风唤醒。
  
  
   芭蕉似一支冷翠的簪子,绾起我如云的思绪。浮生如梦,容我穿越。
  

完成时间:2011.10.26 11:21:54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