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午夜巴黎

写作者:兰干     日记本: 南方

日期:2011年10月26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64

  打开电脑,很犹疑。因为这几天晚上很少开电脑。因为我发现,如果我带开电脑写几句,我就会失眠。凌晨三点钟才会睡去。除非吃一只苹果,但是吃了苹果我半夜就的爬起来上厕所。所以既然没有拿到《午夜巴黎》,对于打开电脑这件事,我有一些纠结。
  我已经能写一些大点的稿子——虽然评阅部挺让人扫兴。不过感觉不错。
  有两种职业搭档最重要。士兵和记者。根据普式新闻定律:一个好记者就是两个好搭档。所以记者都等着这样一个人:“嗨,你好,我叫钢蛋,来自蒙塔基。”
  
  大多数时候图片新闻是这样来的。
  “这样摘果子危险!”
  大多数时候,为了稿费,“这样”一定得“危险”。
  
  
  西方职业记者发展到今天已有数百年历史,出了许多闻名世界的记者。以美国为例,有普利策(1847-1911),有华尔街“智囊”之称的李普曼(1889-1974),有曾获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1899-1961)。总的来说,记者这一行是人类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工作之一。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谈到他1865年在旧金山呼报当记者的一段经历时说:我必须在上午九点赶到警察局,在那里呆上一小时,把发生于头天晚上的斗殴事件的来龙去脉简短地做个记录。一般是爱尔兰人打爱尔兰人,或是华侨揍华侨,但这两个种族之间不是也会爆发一场恶斗来换换口味。每天的证词都和前一天完全相同,一次这逐日的工作是枯燥的要死。法庭是记者们长跑的地方之一,因为那是永不枯竭的消息来源。剩下的时间我们就把全镇由东到西篦一遍,用来填满规定的版面——如果没有火灾可报道,我们就自己编它一起。
  晚上,我们对镇上的六个戏院逐一拜访,一周六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夜夜如此。我们在每处只停留五分钟,只是极其随便的瞟上两眼正在上演的歌剧和话剧,弄得一鳞半爪的剧情,过后就像当时流行话所说的“绘声绘色”地描写一通。从年初到年底,每天晚上都要搜肠刮肚地找出些话来评论这些早已评论过不下几百次的演出。
  
  从第一天开始,记者部主任就会一再提醒你“你说的不算。”但几个月后,你就发现,新闻记者是训练一个人“健全的常识”最合适的职业。几个月后,你发现,没有什么话是不算的,主任的意思是“你说的很对。”
  
  楼上住一个失眠症患者,整晚擦地板。隔壁人打呼噜声音很大,还能听见在床上翻身的声音。楼下每周有三天都是笑声和家常饭菜味儿。不过最致命的还在对面——一对新婚夫妇。
  

完成时间:2011.10.26 11:10:0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