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听余秋雨讲课

写作者:蓝湖之鱼     日记本: 寂寞无人见

日期:2011年09月17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407

   我没有过早的走进新落成的甘肃大剧院,而是安静地站在门口似乎在等待久违的朋友。是的,我与余秋雨先生神交已久,自90年代我便在收获上读他的文章,后来我又先后买了结集出版的文化苦旅等几本书。渐渐进出的人显得稀疏了许多,想必先生已经到位,我才走进剧院。舞台正中四个红色的楷书大字“国学与文化”映入眼帘,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种崇拜与敬畏。余老师款款走来,热烈的掌声骤然响起。
  
   “有人说我是世界上走得最远的男人。甘肃是我的一个出发地,我开始文化苦旅是从甘肃出发的,敦煌是第一站;大家知道我是浙江余姚人,那是我的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据我考证,我们余家的祖先是羌族,出发地是甘肃的武威,古时叫凉州。所以说,到了武威,我就算回家了。”他还说,兰州是一座屹立在黄河边上的有魅力的城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余老师这样的开场白,立刻将我们的距离拉近,觉着有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亲近。在整个讲课中余老师围着中国文化侃侃而谈,处处显示出一个文化学者的智慧和渊博的国学知识。说到中国文化,余老师说,这个问题可以非常大,也可以非常小,是每一个人必须知道的事情。从政府官员来看,文化就是宣传加舆论;从体制来讲,文化就是文联加作协;在家长看来就是文凭。大和小都是表面的划分。对一个人来说,最终的身份应该是文化身份。他还说,不同国家民族的差异也是文化上的差异。先生给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他说,文化应该是约定俗成的精神价值和习惯的生活方式。他从瑞典学者荣格说到鲁迅,说《阿q正传》。他说阿q正传是写国民性的,《浮士德》是写德国的国民性。从整个文学史来看,文学的任务就是改良人格。
   先生还谈到唐朝,他说唐朝是一个诗歌的时代,上至皇亲国舅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作诗,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是一个值得我们仰望的时代,那时人们的幸福值很高,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我们永远的记忆。
  
   在讲到国学的历史渊源,他说4200年前,中国跨进了文明的门槛,夏朝开始进入成熟的文明期。他还从世界四大文化的演变,说到中国文化的特殊传承。他说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几千年都能叫国人耳熟能详,这在国外是不可思议的。他说,公元前5世纪左右,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一下子都产生了,如老子、苏格拉底、孔子、孟子等。他不无感叹地说,在这个具有历程碑的时代,中国人没有缺席。他说,在公元后500年左右,发生了一件事,北魏孝文帝,就在汉文化命悬一线的时候,下令推广汉文化,允许通婚,那么,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变成中华文化,这一重要过程是由孝文帝完成。
   在谈到中华文化的利弊上,与我印象深刻的是三个缺点,即缺少公共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其次他还谈到生态文化、民粹文化。都是很有见地的。他说,中国文化要进步就要降低对文本文化的选择,中国的前途在呼唤生态文化。不知不觉中时间已到了中午12时,讲课在遗憾中结束。走出剧院,秋雨淅沥着,撑着伞在雨中行走,一遍遍回味着大师的讲话,不觉中走过了车站。索性走在雨中,雨点敲击着头顶张开的伞,发出有节奏的敲击,就像远古先民轻盈的脚步,伴我一道前行,像先生睿智的话语在耳边絮叨。
  
  
  
  

完成时间:2011.09.17 22:08:54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