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终于被要求去站街——因为文明创建,还是第一次充当这样的“志愿者”,虽是并不向往,却多少有点新奇。
发现体力大不如前,站了一会儿便浑身酸痛,脚明显支撑不住。找了条小凳子,坐坐站站调节,至于站岗的形象,不在乎了。
与其痛苦地站,不如以饶有兴趣的观察者心态看人,发现那些不看红绿灯行走的行人,大多要么是沉浸在自己思考的世界里,丝毫未察觉信号灯的存在和变化,要么就是急冲冲地顾不上理会这些——不知有多少重要的事,使人可以不在乎规则和生命。当然闯了红灯也不一定出事,中国人就是有这种与众不同的“智慧”,如之奈何?闲暇啊,如今是多么奢侈的词语。我们只知自己这里那里落后不如人,就拼命地往前赶,灵魂却都已跟不上。
我呢?从立志教语文开始,大概也是这样,妄念太重。学期结束前反思,意识到工作上的瓶颈完全因为自己个人修养的落后,与技巧和激情以及理想、信仰无关。参加研修班,看到各路豪杰,才更加明白自己曾经的轻狂。而且,向往的境界,我一度错误地只看到一些外在的样子,却忽略了真正该拥有的内心世界的模样。
研修群里的讨论我大多只是一个旁观者,而且看到其他人踊跃的发言,我忽然一阵阵头晕。昨天在S家喝茶,一边听《从台北到淡水》(爱极了这张CD,赶明儿一定要去买了来),吹着温热的自然风,随意地坐或躺在她家地板上。神神叨叨(也真够S受的),从上午聊到下午,茶尽,意酣,似乎说完所有的想法便真正进入了一种宁静的状态,也想从热闹中抽身离开——我,大概还是喜欢独自行走,像侠客。主要是放下了心里的负累,就感觉能更独立地去面对未来的路,自己走就是了,反正就是那样——这些,与技术层面的交流探讨无关,只是心灵的独立,但很重要。
不管剩下的时光还有多少,一年或是一百年,天天就是这么走,也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