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无题有语

写作者:胡杨林边的看客     日记本: 幸福依然在路上

日期:2011年04月11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553

  原想着说声“对不起”的,因觉得使人生恶,使人心中休眠的恶苏醒,让人的修养打折扣是不善良的。
  道歉的话终究没说出口。当修养被表现的不名一文时,在恶赤裸着身子疯狂地发作时,转了念头:不妨按下道歉的心思,成全了其对自身的作贱吧。
  恻隐之心,是论证善行只所以可为的依据之一。窃以为,恻隐之心不是纵恶的根据,那怕是很微弱的根据。
  
  此时,最能想起的就是苏轼与佛印之间的对话。不想重复这个故事。
  近日,李玫瑾倒是含蓄婉转地引用了它。她说:
  “你们站在这一平台上,向别人发出或亮出了你们心灵、脑海中什么样的信息?竟然是一种特殊的秽物!对人无益,对事无益,你们在此亮出的信息难道不是你们内心所拥有的吗?
  “从小我父母就告诉我:骂人,是一个人最无能的表现!用暴戾、恶毒、丑陋的言语面对别人的时候,实际上是向别人展现你自己内心的‘全部家当’……”
  李玫瑾的这番话是4月9日写在《写给所有对我粗口恶语的网民》的博文中的。
  李玫瑾是“一个人的恐怖主义”概念国内的首提者,也是几年来遭受“恐怖语言”袭扰较多的专家之一。在博文中,她说:“你们可以嘲笑、漫骂有些书呆子气的、甚至被人称为‘专家强迫人格’或‘砖家’的‘狗屁言论’,但不要忽略:无知、思想的贫乏和视野的狭窄将带来的不仅是危害、甚至是更重的灾难……”
  
  无意中做了一个成功的案例,从感知,到判断,到给出预期,到事实的印证。对此没有一点良好的感觉,反倒是悲哀袭了上来。这份悲哀里,有一部分是针对自己的。
  
  一直以来都鄙视单单被荷尔蒙控制的情绪及由此而生的所谓力量和气概。这类东西没有也罢。
  
  自然还会反对一言堂的。
  

完成时间:2011.04.11 16:06:4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