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再转一则

写作者:休闲客     日记本: 雪中送炭

日期:2011年03月22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583

  揭密80后生存法则:在折腾中成熟http://www.xici.net/#d90707795.htm
  80后的生存素描
  平时都在议论80后如何如何,但缺乏了一些具体的数据,怎样看怎样分析都不够震惊,相反我一直相信着80后就是21世纪社会力量的中坚,但看过清仪的一篇分析之后,憧憬当中不免有太多悲哀,但悲哀中,倒也有了不少的力量……
  
   在朋友圈里,最近流行着这样一个令人心酸的段子:
  
   80后童年像皇帝——计划生育与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居民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使得他们获得了无微不至的家庭关怀。
  
   80后少年像战场——沉重的课业压力与残酷的应试教育,令他们身心疲惫,个性扭曲。尽管粗升学率有所上升,但同龄人当中依然只有10%的人获得大学本科教育机会。
  
   80后青年像乞丐——面对严峻的就业市场,即使为谋得一份算不上体面的工作机会,都要经过几番周折,且大多数人都有过失业的经历。即使获得就业,由于工资相对下降,他们的日常生活不时需要家人的接济,更不必说像是结婚那样的庞大支出事项。
  
   80后中年像野狗——中年原本应当是事业有成、家庭和睦的阶段,但是,依据现行国内经济政策判断,他们的中年将不得不面对极不稳定的职业环境,疲于奔走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同时巨大的生活压力迫使他们当中的较大部分选择缺乏安全感的“丁克式”家庭模式,而且绝大多数无望实现有房梦想。
  
   80后老了没人养——随着出生率持续下降与10年内注定出现的劳动力递减周期,等到他们进入退休年龄后,国内年新增劳动人口将比目前减少近一半,而总人口的抚养比较目前将提升近一倍。许多人可能到了75岁还要为维持基本生活而工作。
  
   80后死后没人埋——与目前14~64岁人口对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高达8.9倍相比,到2065年,这一比率仅为1.8倍,2085年则降至1.67倍以下。到2100年,国内总人口仅为5.6亿人。“没人埋”是夸张了点,但清明节扫墓的传统可能会彻底消失。
  
   “80后”,泛指上个世纪8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人,确切地说,是在建国后第三次婴儿潮当中出生的人口。
  
   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建国后第一次婴儿潮出现在1949~1958年,年均出生率为35.05‰,10年共诞下了2.05亿个婴儿。近半个世纪的内战结束以及全面恢复的经济活动,显然是高出生率的主要原因。导致此次婴儿潮结束的原因,是1959年开始的经济减速以及随后与人为因素关系密切的自然灾害。
  
   第二次婴儿潮出现在1962~1975年,这一期间的年均出生率为33.27‰,14年共诞下3.66亿个婴儿。其中,1963年的出生率高达43.37‰,当年诞下3000万个婴儿。1962年开始恢复的经济增长与相对较大的总人口基数,显然是这一时期婴儿激增的主要原因。
  
   第三次婴儿潮从1981年开始,标志是出生率重新回到20‰以上;到1998年结束,标志是出生率降至15‰以下;期间年均出生率为19.73‰,前后18年共诞下3.99亿个婴儿。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农村计划生育政策执行难度较大,加上农业人口居绝对多数,因此,这一时期的新生儿有85%来自农村。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80后的童年生活之所以较他们的父辈、祖父辈甚至祖祖父辈出现明显改善,归功于当时国内居民收入较GDP的超前增长。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即1978~1983年(1978年为基期),国内居民人均收入便翻了一番,其中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累计增长1.32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64.4%。与此同时,GDP的累计增幅仅为较低的63.6%。然而,到第三次婴儿潮结束后,此后5年的国内居民收入增幅明显落后于GDP增幅。其大致情况是:1998~2003年(1998年为基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累计增幅仅21.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幅为56.2%,而同期GDP的累计增幅高达61%。这当然也是第三次婴儿潮到1998年结束的主要原因。
  
   80后的求学阶段之所以过得像在战场一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的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未能充分顾及此前的婴儿潮所导致的在校学生数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特别是不恰当地推行了所谓教育产业化政策。这使得学子们不仅在为自己的人生前途而奋力搏杀,同时也在为“父母的钱袋”以及节省未来家庭支出而苦苦挣扎。
  
   到了80后进入劳动年龄以后,上个世纪60年代国内出现的“就业难”现象快速回潮。所不同的是,60年代的就业困难发生在城市,而此次则是全面性的,首先发生在农村,而后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情况下加大了城市就业压力。不过,这实际上是不该发生的事。
  
   为什么说80后的“就业难”原本是不该发生的事呢?大家想想看,上个世纪60年代,国内流动性严重短缺,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而无法吸收新增劳动人口,城市青年被迫“上山下乡”。但如今的情况恰恰相反,国内流动性严重过剩,而过剩的本质是违背宏观经济学关于“储蓄与投资必相等”的基本原则,在私人储蓄、企业结余以及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极不恰当地长期奉行以限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核心的宏观调控政策。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已经出台的刺激经济方案,并没有彻底扭转6年前形成的调控格局,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没有出现大发展的政策迹象。
  
   没错,80后所面对的,是建国后劳动人口扩张最快的时期。既然此时的中国已不再是一个流动性短缺的国家,掌握在央行手中(准确地说是政府手中)的流动性多达20多万亿,为什么不为增加就业而扩大投资进而实现经济的更快发展呢?
  
   说到底,导致80后长大成人便陷入生活困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国内错误的流动性管理。所谓流动性,是指可支配的货币购买力,也就是大家理解的“钱”。钱是用来花的,以及改善生活与发展经济的,而不是用来囤积的,或用来防范风险的。假如目前过剩的流动性不能在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时期尽快用于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增长,那么,等到国内劳动人口出现负增长之后,一方面是随之而来的高通胀将会导致以往囤积的流动性购买力大幅缩水,另一方面,也是更为严重的问题,由于劳动力短缺,经济增长将出现持续的减速,甚至负增长。
  
   许多人抱怨,如今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紧。这是由于,80后少年时期的开支远远小于长大成人后的开支。进入婚育年龄,相应的开支则出现爆炸式增长。由于自身的工作收入极为有限,他们不得不选择“丁克式”家庭模式,也不得不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可预见的总人口负增长。
  
   分析表明,殡葬业是中国发展前景最好的行业。这一点不假。再过25年,随着老年人口比例超过20%,年人口死亡率将比目前提升30%,35年后每年自然死亡人口将比目前增长近1倍。其中,选择在城市自然死亡的人口将比目前增长2倍,甚至更多。
  
   最悲惨的一幕将出现在80后的老年阶段。到2050年,国内总人口预计将减少到11.9亿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升至27.1%。到2085年,这一比例进一步升至33.85%。到那时,每一位劳动人口需要抚养的人口会比目前增加1倍。因此,所谓“80后老了没人养”,一点都不夸张。
  
   经济学一向“以人为本”,背离这一基本原则的都是“伪经济学”。
  
   我想告诫80后的是,你们必须为改善自己今后的生活境遇做出更大的努力。由于导致你们如今的生活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以“钱是用来囤积的,或用来防范风险”为代表的“伪经济学”的严重泛滥,以及严重缺乏远见的经济决策,你们需要努力的重点,就是向“伪经济学”宣战,将它打翻在地,让它100年或至少在你们有生之年内不得翻身。
  
   如果可以立即改变国内经济学以及政策现状的话,并赶在2028年或80后进入中年之前,将中国经济总量翻两番,将农业人口比例下降到30%以下,随着劳动效率的大幅提升,你们在老年赢得一个快乐祥和的生活环境,还是大有希望的。

完成时间:2011.03.22 22:19:16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