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深情化甘泉(牵出清泉润中原)
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从去年10月中下旬以来,一场罕见的特大干旱袭击中原大地,干渴的麦苗在广袤的田野里逐渐枯萎,人、畜赖以维持生命的饮用水几乎告罄。中原告急,黄淮粮仓告急,亿万百姓的民生大计告急。
急如星火的旱情面前,国土资源部于2月11日召开动员部署视频会,启动了支援山东、河北、河南应急抗旱打井紧急行动。2月21日,要求我省对口支援河南的指令正式下达,责令各地勘单位抽调力量组成驰援队伍,保质保量地迅速完成施工80眼深井的任务。
事关国计民生,容不得星点逶延,贵州省人民政府紧急部署,决定在2月22日上午即举行出发仪式,调集队伍向灾区进发。一夜之间,以地矿为主力的精干地勘队伍便集结到位,星夜兼程赶赴河南。仅用了两三天时间,首批应急打井队伍的地质和物探人员,携10台钻机和物探找水装备赶到河南,随即按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要求分头奔向新乡、郑州两地。
队伍马不停蹄地到新乡、郑州后,方才得知这两个地区的水文地质工作程度不高,资料非常缺乏,是河南省地下水开发的老大难地区。经多方努力,我们与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取得了联系,从该院获得的大致情况是:新乡地处太行山南麓,属地下水补给径流区,主要为寒武系的灰岩,地层产状平缓,需精心寻找断裂构造和裂隙管道;郑州登封一带号称“五世同堂”,附近广布石炭、二叠系煤层,已有很长的开采史,300米以浅均属疏干区,不易找到适宜打井取水的孔位。
资料缺乏,地层不熟悉,孔位不易确定,一个个困难接踵而至,贵州地勘队伍没有丝毫迟疑和犹豫,他们深知每当灾难来临之际,也是最见真情之时。去年,我省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得到了黑龙江、广西等省区无私的援助。如今,河南遭到旱魔袭击,贵州地勘人带着3900万贵州人民的嘱托,怀着感恩的心,来到这片正在饱受干旱之苦的土地上,我们只有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地克服困难前行。
高高擎起的抗旱打井突击队队旗上,凝聚着突击队员们的铮铮誓言和对旱区人民的高度责任感。面对资料缺乏,地质情况不明等困难,前线指挥部决定由地矿局下属的两个水文队分别负责两片区的定孔工作。两个分队的所有技术人员根据河南水利部门提出的缺水工程点,从2月26日开始就日以继夜的展开野外调查和物探工作,经对资料综合分析,终于在短短几天时间里整理出布置井位的规律性认识,从而确定下第一批施工孔位。
有了孔位,一水的首台钻机于3月2日开进新乡附近的辉县市百泉镇土坡村,五天就打出了第一眼井,日出水量达300立方米,解决了1500人和1200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二水的首台钻机于3月4日开进郑州附近的登封市送表乡马窑村,同样五天打出了第一眼井,日出水量150立方米,解决了1200人和1100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接着,二水的第二台钻机又在登封市送表乡送表村花河93米处见水,日出水量约为180立方米。
3月11日,马窑村、土坡村和送表村一片欢腾,水声、鼓声、鞭炮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在当地政府举行的出水仪式上,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和旱区政府领导与当地群众一起,共同见证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哗哗”喷涌的清泉流向干渴的土地,也流进了当地群众的心田。登封市委市政府买来冰箱、彩电、猪肉和油米,专程送到深井施工现场。马窑村村长和村民们拉着打井队员的双手动情的说,贵州地质队进场几天就打成一口井,彻底改写了马窑村千多人吃雨水的历史,恩比山高,情比海深。辉县市副市长举杯表示,市里将给每一口水井立碑,让革命老区的百姓永远记住贵州人民的这份深情。
我省地勘队伍开进河南已经整整过去了20天,首批和随后跟进的15台潜孔锤钻机全都到达了指定位置,在河南省抗旱找水打井的工作正在热火朝天地全面推进。目前,我省地勘单位还从生产一线抽调出5台钻机,正陆续赶往旱区,意味着我省地勘单位派出的先进设备将达20台套,人员愈160人。从此,中原大地将有贵州人牵出的几十处甘露永世流淌,百姓干裂的嘴唇将因此转为温润,枯黄缺水的禾苗将泛出翠绿,渴望温饱的眼神将变成丰收后的笑靥,无私援助和浩渺博爱结成的情谊将在云贵高原与中原大地之间永世延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