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初战告捷

写作者:鸣笛     日记本: 岁月的痕迹

日期:2011年03月11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1271

  援豫抗旱已有3个钻孔出水。一行13人昨晚七点半抵达新郑机场,前指办段主任和小邹到机场迎接。在机场附近就餐后分乘一台越野和一台考斯特前往豫鹰下榻。
  南方阴雨绵绵,北方阳光明媚。
  今天注定是紧张的一天,前指安排赴登封和辉县,援豫的十多台钻机能看尽看。计划4点在辉县百泉镇土坡村开庆典会。
  「补记」河南真“难”
  过去来河南,除开在省会开会就是到周边的旅游区游览,给人的印象都很好。这次来河南,特别是从早到晚在山区转悠一天的劳累,感觉河南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山区特别是革命老区因水而贫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在我看来围绕水资源问题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一早起来,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抵达郑州以西登封市送表乡。在登封马副市长的陪同下,先看了114队施工中的送表村花河机台,5号进场施工,已达180米孔深,约见水70-80吨,一会即可终孔。再到114完工的送表乡马窑村工地,4号开钻,9号200米终孔,水量约180吨,老百姓敲锣打鼓,欢天喜地。
  当地领导和老百姓对贵州地质队称赞有加。本地队伍打一口水井要长达3个月时间,还很难请到,而贵州的队伍几天一口井,实在是佩服。在简单的庆贺仪式上,村长说,贵州地质队彻底改写了西马爻村千多人吃雨水的历史,恩比山高,情比海深。一番有情有义的话语叫人激动不已。
  临近中午,又去了煤田113队施工的登封市石道乡游王庄村机台,7号进场,已钻70多米,还没见水。从地表出露的灰岩地层来看,附近都是采煤区,超过200米就进入泥岩地层,有水也不会很大。
  中午,登封市政府在少林国际大酒店举行宴请。市委王书记讲,登封位于天地正中,是中原文化的摇篮,因为无过境水,十年九旱,老百姓长期靠望天水度日,饮水比中原大地的麦灌更显重要,昨天陪同刘副省长去现场慰问,安排市里买了冰箱、彩电和油米送到一线,还说他是贵州驻登封办事处主任,足显吃水不忘打井人的真情。
  饭后,由于考斯特驾驶员把车钥匙忘在了车里,不得已请来当地的开锁王,前后耽误约有个把小时,到达辉县百泉镇土坡村111机台已经接近5点。机台于2号进场,5号终孔,打了201米,水量300吨。辉县市政府举行了出水庆典仪式,老百姓的大鼓震天响,热闹非凡。
  接着在市政府陪同下去了辉县市西平罗乡白土岗111队机台,已钻70米。随后,几台越野车带着领导去了张村乡汪沟村112队机台,刚刚开孔。等他们回到市里已是晚8点,在百泉国际大酒店开餐。听介绍,山区一般为补给径流区,灰岩产状平缓,降水入渗困难,越往太行山深处,打井难度越大。
  这次来河南,感触颇深。一是河南境内除开郑州和黄淮平原,漫天飞沙,山区的老百姓生存环境比贵州还要恶劣,基本靠屋顶接水进地窖解决饮水;二是缺水区多在山地丘陵区和采煤沉陷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差,要么水量很小,要么深度很大;三是关于水的思路需要调整,过去只注重平原区的粮食安全,不太关注山区老百姓的饮水问题;四是管水体制存在问题,总体来看,河南的水文地质工作精细化程度相对较低,完全靠水利部门解决供水问题有缺陷,应当发挥地矿部门的优势。
  

完成时间:2011.03.11 07:19:56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