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校附近有条铁轨,以为是废弃了的,一般上下班的时候从没看见过有火车经过,今天却碰上了。客车,飞速地驶过。又勾起我旅行的情结。
跟安一起出去,更多地是度假,很舒适。但我偏犯贱地想要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旅行,有点风餐露宿啊什么之类的似乎才地道。我知道很久以前的我是吃得了这种苦的,还会很享受,可如今,我没了把握。
人是会变的。不管你愿不愿意。
好在很多是自己可以掌控的,比如对理想的执着。就是条件没到不能去追逐放在心里也是自己的,不变的东西。
新学期第一次开会,校长明令这个学期的六年级统考要进入全区第十,老师们私下议论,校长,快要退休的人了,她到底想要什么样完美的收官?议论归议论,谁都想争这口气。上学期三年级统考,语文进了前五,拿800元奖金的老师很被大家策了一阵,言语背后是复杂的情绪。
我“目空一切”。
估计校长没看我当天交的《活着的理由》的读后感,文字里直指如今的教学“唯分是图”,如今的教学管理“唯官是从”……我们把学生,一个活生生、完整的人放在了哪里?或者她正是看了,才要在会上“肃清”“反动思想”?哈哈。我才不管呢。昨天看同事在QQ空间里转载的文章《学生是什么》,颇有与校长的讲话针锋相对的意思,哈哈。
真高兴即便没有人敢公开地反对,至少不是人人都是任意奴役思想的傻子。可惜发文章的同事不教语数,所以才可以如此“理直气壮”。
在Q上碰见S,也为学校毕业班会上的“政令”心烦,为了拿高分,也真难为当校长的“殚尽竭虑”地想尽各种方法,偏偏我就没见过一个校长真正到课堂上来抓教学质量。课堂才是教学质量的生命所在。
这几天下班晚,与平行班老师讨论教材,聊学生的课堂反应。很喜欢这样,远胜过听那些个家长里短、二五八一四七……
开学这段的课上得不满意,有些着急。放了寒假,他们没在状态,我似乎也忘了那扇幸福的门从哪里开。班上电脑坏了,少了强有力的直观呈现,幸好还可以听音乐,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今天一篇很美的课文,也许我不该没范读的,居然学得有气无力,我都要抓狂了~~~平行班的老师也是说孩子们一点也不在状态。
隐隐又有些焦灼,也知道这样更不好。只有自己更努力些,等待出现转机。
这些跟今天看见的火车有什么关系。不过是因为没来得及数一闪过的车厢有多少节,不过是想起了那年支教时在空旷的田野里,黄昏时数飞驰过的火车车厢的场景。又忆起那年的花红柳绿莺飞草长,又怀念起那时心灵的舒展。而此刻,周遭是逼仄的灰色水泥,多少有些囚禁感。
自由,只有阅读文字时心灵是完全自由的。睡前继续阅读《活着的理由》,昨天看了钱理群纪念田仲池,一个曾经于我完全陌生的名字,别的也没记住,就记住了钱先生论述的“人”与“文”。订的杂志前天到了,读了《亡情使者》和《严肃的男人》的剧本,回到那种可以意会却无法表达的感觉阶段,读完就觉得人生的本质原本就是灰色的,然而又总有些什么值得你选择活着。更喜欢《亡情使者》一些,于我而言更容易懂。《亡》的访谈录里说,创作者有意从另一个角度去写战争,但又跳出了战争本身,而是关注到“人”的生存、生命的状态,所以才有魅力。
你看,还是离不了“人”。
学校附近的铁轨不常见火车也就罢了,可学校里,怎么能不见“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