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写进"慎贷"名单 巨额贷款是肇祸之源?
20040716 08:35 南方周末
作为中国最成功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之一,复星集团何以会上了银监会名单?巨额贷款与过于快速的多元化也许是肇祸之源
今年7月初,一份由银监会发给各大银行的文件逐渐为人所知。这份文件的主题词是“慎贷”。慎贷的对象多数是民营企业。
慎贷的原因是保证贷款的安全,同时不希望产生区域性金融风险。随即,各地银行监管部门下发类似通知。
在这份慎贷名单中,新疆啤酒花公司、上海农凯集团、深圳三九集团、广东南海华光集团、福建凯旋集团、湖南三立集团、南方证券公司、江苏铁本公司、四川托普集团等赫然在列。
但最令人关注的是,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公司也在其中。
巨额贷款之累
从过去的业绩来看,复星集团无疑是一家无比成功的企业。该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的创富故事已经成为中国的商业传奇。一个流传甚广的版本是:郭广昌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之后成为老师。其后,用借来的百万元起家,历经十多年,终成为《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的常客。而郭广昌今年不过37岁。
2003年,复星集团位列上海大企业集团第19名。在全国的民营企业十强中,复星高居第6位。2003年,复星集团合并报表收入269.69亿元。
复星集团主营业务有医药、房产、钢铁、商业等。复星集团控股以及参股多家上市公司。
复星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有复星实业(600196)、复地集团(2337.HK)、南钢联(600282)、豫园商城(600655)。控股的金融企业有德邦证券等。参股的重要企业有唐山建龙实业、上海友谊复星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
然而,这么出色的公司为何会进入银监会的名单?普遍的说法是,在德隆倒掉之后,银监会以及各银行对于同时涉及产业、金融机构的民营企业集团产生了不信任感。这也是银监会下发慎贷文件的初衷之一。
据了解,今年6月,上海各大银行就曾召开联席会议,清查复星贷款。各银行达成一致,对已到期的贷款全力追缴。
记者从接近银行系统的人士以及其得到的内部资料获知,复星在上海的贷款涉及多家银行的分支机构共计15家。每家贷给复星的款项数额在5亿-15亿元不等。复星及其关联公司在上海各银行贷款总额在80亿元左右。
该消息源称,建行共贷款10亿元,其中张江支行的3亿元已还清。浦东支行7亿元目前没有归还。上海银行共贷款10亿元。工行共贷款15亿元。该消息源同时称,复星系目前已经无法从内地银行贷款,其转而求助于外资银行以及外国财团。
有知情人士透露,在此期间,郭广昌曾经写信给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援手。原因是:“复星给上海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及税收”。
对于复星目前出现的问题,上海市的态度是,复星是上海知识经济的一面旗帜,因此能保则保。据悉,6月份,上海曾开过市长办公会讨论复星问题。该次会议强调,从市场稳定和金融安全的角度,给予复星支持。支持的方法是,由市政府出面,协调债权人,暂缓催收贷款。但上海市同时强调,绝对不拿市财政资金来拯救复星。
被迫收缩战线
尽管上海市有意出面斡旋,帮助复星度过此次风波。但目前各家银行受银行监管部门监督甚严。同时,6月份各银行已把复星贷款清查情况上报银行监管部门。
在此情形之下,各银行是否能够答应上海市的斡旋,尚且不得而知。而如果各银行继续催收贷款,复星如何化解就成了一个难题。今年早些时候,郭广昌曾经承认,复星发展很快,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资金。
倘若去年碰到的最大问题是资金,而今年则增加了一个新问题――宏观调控。根据复星集团以及其上市公司公开材料分析,2003年复星集团收入以及产业构成大体如下:
复星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中,南钢联和建龙所涉及的钢铁产业占68%;复地集团的地产占10%,复星实业的药业占10%,豫园商城的商业流通占12%。
复星集团净利润中,南钢联和建龙占了63%;复地集团占24%,复星实业占11%,豫园商城占2%。
这意味着,复星去年营业收入78%,净利润的87%来自钢铁和房地产。尤其是钢铁,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复星的根本所在。
而众所周知,去年国内的钢铁厂商几乎都大赚其钱。复星的进入也正当其时。2003年3月,复星集团和南钢集团成立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其中复星集团占60%股份。2003年7月,南钢联成为南钢股份第一大股东。甚至有一度,复星声称要大规模转向钢铁制造业。
复星旗下复地集团今年年初于香港上市。2003年,复地地产位列上海地产企业第三,也不是一个小角色。其报表显示,去年其税后经营净利润是4.5亿元。
尽管去年钢铁和房产给复星带来滚滚利润,但今年恐怕难以为继。目前,中央政府正在进行宏观调控。而宏观调控的一个方向就是遏制去年投资过快的部分行业――钢铁和房地产均在其中。
宁波建龙钢铁项目就让复星遭遇变数。该项目在宁波北仑,预计投资100亿元,生产钢中宽厚板。复星集团参股的唐山建龙公司以及复星集团控股的南钢联各占35%股份。
该项目在今年5月被曝违规。违规内容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没有报经国家审批的情况下擅自批准开工报告。至今,该项目尚未有定论――叫停或继续。
在房地产项目上,据说复星集团有意出让复地集团旗下部分项目。但由于宏观调控影响,目前尚无买家。据知情人士说,上推两年前,复地的资产完全可以卖个好价钱,但现在已变得很困难。目前,复地的公开材料并没有透露有关消息。
复星集团在金融领域也曾试图有所作为。但近日,该集团高层梁信军公开称,复星集团不再涉足金融机构。与之相佐证的是,复星已悄然退出了曾经参股的兴业银行。退出资金已经全部被兴业银行拿来偿还复星在该行的贷款。
复星曾经一度进入汽车行业,通过近两年的时间控股了厦门金龙联合公司(大金龙)。该公司曾经是国内客车行业龙头。复星在一些内部场合也曾称,要继续收购国内客车企业,成为客车企业的龙头。
但最近,复星已从大金龙全身而退,厦门汽车成为大金龙第一大股东。退出的理由是,复星后来知道自己不懂汽车。据说,复星从大金龙退出时,并没有亏,还略有盈余。
近日,《中国经营报》的一篇报道称,复星集团旗下的金融投资部门已经全部解散。(栗 源 程 涛/南方周末) 2004年07月16日23:07 [补记] 复星系:星河传说的真实版本
20040614 09:53 中国证券报
编者按:“德隆系”一夜之间大厦倾,“复星系”忙里忙外发澄清,“托普系”拔出萝卜带出泥……每逢资本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时,总会催生出“系”的故事,而且,故事往往以某某系“出事了”为楔子,按倒叙的方式讲述。“系”,曾经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然而真到风云叱咤时又显得脆弱不堪,给市场、给公司、给投资者带来切肤之痛。为了更清楚地认识资本市场的“系”,了解它们的运做手法,防范其可能带来的风险,我们编撰了“大佬”们的系列故事。
十二年打拼,从一介书生到身家数十亿的福布斯富豪,郭广昌的传奇故事令人神往;十二年努力,从3.8万元的起步“广信”科技咨询公司到直接间接参控股100多家公司,复星集团让人刮目相看。
近年来,郭广昌率领着他的“复星系”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纵横驰骋,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资本传奇。然而2004年“复星系”开始也有点烦。在有关方面表示关注“复星系”之于兴业证券之事几天之后,“复星系”又遭遇“恋钢”的传言,其旗下的复星实业(600196)、友谊股份(600827)、豫园商城(600665)、南钢股份(600282)、羚锐股份(600285)在二级市场上股价也飞流直下,成为了市场的下跌明星。“复星系”将走向何方,确实是备受各方关注。
“复星王国”星罗棋布
创建于1992年的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拥有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民营企业,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民营控股企业集团之一,名列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44位,2003年复星集团控股企业实现销售额239亿元。
近年来,“复星系”直接和间接控股的公司已超过了100家,投资范围涉及生物制药、房地产、信息产业、商贸流通、金融、钢铁、证券、银行、汽车等领域。截至目前,“复星系”控股了三家上市公司:复星实业、豫园商城、南钢股份,参股了五家上市公司:天药股份、友谊股份、羚锐股份、联华超市、上海复地。
毫无疑问,医药领域做为“复星系”的发家之源,在“复星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998年8月复星实业成功发行上市为“复星系”打开了资本运作的大门之后,郭广昌就开始不断加大了在生物制药和医药连锁领域的投入,以收购、兼并、合作等方式强势介入医药流通领域,先后与联华超市、上海药店、雷允上药业、北京金象医药等公司合作,并连续收购了一些药房从而迅速地占领了药品零售市场,其医药连锁经营规模在上海地区优势十分明显。近期,“复星系”又将收购的触角伸到深圳,一举将名列全国零售连锁业第3名,拥有150多家连锁店,占深圳医药零售市场的70%份额的一致药业(000028)收入囊中,在其全国性的战略布局上跨出了关键的一步。不仅如此,“复星系”还直接、间接参股了天药股份、羚锐股份、武汉健民、广西花红药业,目前又与华润、华源等为争夺东北药而“拼杀”。可以说,“复星系”的医药王国已经建成,这也将是“复星帝国”的支柱,甚至可以说,复星十年所开创的“复星模式”在这里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而在钢铁领域,“复星系”更是石破天惊地制造了沪深证券市场有史以来首例的要约收购,将规模庞大的南钢股份纳入“复星系”囊中,这不仅充分显示出了郭广昌高超的财技,更突显出了其超人的眼光。2003年钢铁价格的持续爆增,给“复星系”带来的不仅仅是高额的投资回报,更是一种资本运作成功后的自豪。此外,“复星系”还在商贸流通、房地产、金融、证券、银行、汽车、文化传播等领域留下了足迹。“复星系”拥有商业类上市公司友谊股份、豫园商城、联华超市,房地产旗舰复地集团,并先后控股了德邦证券,参股兴业银行;去年以来又与江西省煤炭集团合作开发安源客车,并曲线掌控了厦门金龙客车;近期,“复星系”又与山东招金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招金矿业,并准备在香港H股上市。而在文化传播领域,“复星系”名下已拥有上海复星书刊发行有限公司、北京每日报刊发行有限公司、文汇出版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报刊发行销售公司,近期又积极介入四川新华书店发行集团的改制。总之,“复星系”正以一种“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经营、专业化融投资”的投资理念南征北战着,其星罗棋布的产业化布局使“复星系”成为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民营企业之一。
产业整合彰显财技
的确,“复星系”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演绎的“星河传说”令人神往。纵观其挥舞的资本魔杖,我们发现,其关键词总离不开产业整合。
通过不断的扩张、并购,“复星系”进入了钢铁、金融、地产等众多行业。不夸大地说,“复星系”急剧膨胀的财富,大半来自于所并购的企业。郭广昌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要做产业整合者,他说:“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使整合成为一种需要,其次,竞争壁垒在降低,中国社会在走向工业化、城市化、民营化,这个过程使整合成为一种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资本运作理念,郭广昌近年来始终以一种极其敏锐的眼光寻找着合适的产业,这也就不难理解以医药起家的“复星系”会出人意表地大举进军钢铁业了。
还是让我们通过对“复星系”如何将南钢股份纳入版图来领略一??:由复星出现金,南钢集团出资产,双方成立合资公司,由复星控股。然后复星进一步以现金增资,南钢集团则以拥有的上市公司南钢股份的股权增资。经过这样的安排,复星不仅控制了上市公司,还缓解了出资压力。最为重要的是,所付出的收购资金,依然还在“复星系”的控制范围之内。而与国药集团合作成立国药控股进而控股国药股份、一致药业;收购河南信阳信生制药进而参股羚锐股份,并通过羚锐股份参股武汉健民;通过复星旗下的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进而参股山东招金矿业……这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均令“复星式”的财技屡试不爽。
郭广昌认为,企业生态系统的变化,已经使民营企业充当产业整合者成为一种需要,一种可行的选择。可以说,“复星系”的急速扩散、瞬间长大,靠的是实业经营和资本运营两条腿走路。“复星系”就是这样通过不断的扩张、并购来进行产业整合,复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产业整合中形成的。
明天是否依然灿烂
潮起也有潮落时。“复星系”最近有点烦。6月7日一则关于复星实业投资宁波建龙钢铁公司的消息,加剧了市场的恐慌。特别是在德隆倒下之后,同为民营企业的“复星系”,市场不免对其资金链的安危产生种种猜测。
“复星系”的资金链是不是真的遇到麻烦,我们不得而知,但需要指出的是,“复星系”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成为一个越来越庞大和复杂的经济体。由于总是和一连串的收购联系在一起,“复星系”难免不被认为是一个“有高风险偏好的企业”。尤其是在德隆系坍塌之后,中国资本市场民营体系信誉度出现了暂时性的危机,民营企业遭遇脆弱的时刻,似乎凡与民营沾边的股票,均不被市场看好。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民营经济在资本市场信誉度缺失到一定程度的爆发性反应。况且,这种反应看来还得延续相当的一段时间。
二级市场上,“复星系”近来星光黯淡,而复星转债创下企业债上市首日开盘即跌破100元面值的历史记录,其第二大持有人上海汽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大幅减持,更使市场疑声一片。同样地,年报和季报均显示出高成长性的复星实业,在以往挤满流通股东位置的机构投资者———基金亦不见了身影。是公司的基本面出了问题,还是机构的价值判断出错?尽管猜测只能是猜测,但是疑惑依然是疑惑。现在,就把这份稍显沉重的回答题交给时间吧。
但愿,“复星系”能把中国资本市场的“星河传说”继续演绎下去,而且演绎的更加动人、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