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读《青铜葵花》有感

写作者:胡杨蝶     日记本: 胡杨蝶

日期:2010年12月19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662

  掩书闭目,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回味。
  
  两天的时间,抽着闲空,终于把曹文轩写的这本《青铜葵花》看完。非常感谢推荐我看这本书的同事,如果没有她,我一定不会拥有这么多的感动,更不会知道在“大麦地”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上竟发生了那么一桩美而痛的故事……
  
  如果说,感动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和影射,那么震撼,就是一种崇拜,一种仰慕,是对心灵的一种强烈冲击。翻开这本书,你似乎可以闻到一种淡淡的香味,那带着乡村的泥土气息,一点点地让你沉醉,让你感觉自己就是那块土地上的一根芦苇,一朵小花……你恨不得自己马上就来到芦苇荡里,倒映在水中,和兄弟姐妹一起摇摆,如海如浪;哪怕自己是嘎子家的一只鸭子也好呀,在水中嘻戏,每天或可看到青铜,看到葵花;如果能是妈妈手下的一朵小花就更好了,让妈妈为葵花戴在头上,美美地笑着.如果,有很多,总之,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感染着你,你似乎觉得那很遥远,但摸摸心,却发现,故事已进入心中,那感动的热流不断地冲击着,冲击着……
  
  故事主要讲了农村男孩青铜与城里女孩葵花的一段故事,一段机缘,让葵花成了青铜的妹妹,虽然最终女孩回城了,但两个孩子,一家人乃至整个大麦地演绎的这段真情故事,却真真实实地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这本书精彩之一是文字朴实而唯美,用最简单的语言激发了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这就是艺术,这就是境界。无论是对大麦地风光的描写,还是人物语言动作的刻画,过目难忘,还会留连其境。我真想举一两例子,但是存留于脑中的又真是太多,如蝗灾过后,饥饿袭击着大麦地人时,青桐为葵花挖芦根时的情景;如葵花父亲溺水之时,无数张葵花写生图片仰面朝天,在水中漂流之时;如青铜为葵花刻制冰项链之时……因为有了这样的语言,使得整本书,给了人一种真实的感觉,又让人在这真真切切的感觉中感受着一切都那么美,人物个性美,生活场景美,事件生动美……
  
  而还有一种美,美得凄婉,美得动人。这就是这本书精彩所在之二——痛苦美。正如作者在代后记中写到“苦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苦难几首是永恒的。”任何时期的任何我们,都会面临着苦难。但这份痛苦却可以是美丽的。
  
  青铜一家在大麦地是最穷的一户人家,但他们家却勤劳,善良,做人本本份份,坦坦荡荡。青桐一家人穷得一年到头穿不上新衣服,但他们从老到小永远保持着干净的本色。他们不因为自己穷而畏惧人前,却处处做得堂堂正正,对人对物,他们都宽容、仁爱,得到了大麦地所有人的尊重。
  
  大麦地多灾多难,因为火灾,青铜成了哑巴,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上学,自己还被人嘲笑;因为水灾,他们失去了那仅有小茅屋,不得不重建家园;因为蝗灾,他们忍受饥饿……苦难一次次袭来,但他们仍然坚强地挺起腰杆,活下去,干下去。日子过得苦,他们不叫苦,一天天,他们乐呵呵,生活总有一种奔头。
  
  就在这种苦难中,似乎更让人明白什么是真情,更让人懂得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甜蜜。人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立事”,果真如此。那么小的葵花就知道家里穷,从不向家里要东西,从不和人攀比,别人家的女孩都照像,她悄悄地躲在一边;那么小的葵花渡船过河去挣“大钱”,目的就是为了给奶奶治病;青铜为了能让妹妹戴上漂亮的项链,做成了如“钻石”般一样夺目的冰项链;为了卖掉芦花鞋,青铜在雪天里一站就是一天,一动不动,那不是固执,那是毅力,心地善良的他为了满足一个陌生人的愿望,卖掉脚上的芦花鞋,竟光着脚跑回家中;为了不让一家人在饥饿中倒下,这个小家伙竟在芦苇荡蹲了整整一天,逮那只肥肥的野鸭;奶奶,这份头发银白的老人,更是为了解决家中困难,接连买掉自己最珍贵的物品,为了让两个孩子过冬都能穿上棉衣,过江摘棉花,竟一病不起;妈妈为了葵花能有一件新衣服,把自己的嫁衣改掉;一家人在面临孩子无钱上学之境况时,一致的选择就是让葵花上学,不能亏待这个城里女孩;哥哥也是孩子呀,他是那么得渴望上学,但仍然执意让着妹妹,那个挑杏的小把戏,多么有趣,却又让人读之心痛。
  
  然而,正是因为苦难,让一家人都格外坚强,大人们拼命劳作,为孩子们过上好日子而努力,孩子们特别懂事,处处为家人着想。是苦难磨炼他们优秀的品质,是苦难造就他们不屈的意志,是苦难让他们的心灵像水晶一样剔透,一样纯净。而正是苦难,让他们饱尝痛苦,却也让他们懂得珍惜现存的那一点点快乐,那一点点苦中作乐,那一点点痛中的欢笑,让一家人心贴着心,手扯着扯,在风雨人生中乐观前进。
  
  结尾,葵花进城,青铜守望,遥遥相念。似乎感动了上苍,哑巴青铜会说话了!
  
  看过此书,感动之余,更想与大家分享,然自知学浅,无法把书的精彩一一呈现。我希望,作为教师的我们能把这本书推荐给我们的孩子,这是孩子成长必看的一本书。教育他们不仅学习书中的文辞,更重要的是体会书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尊敬痛苦,正视痛苦!
  
  作为家长,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心中更应该明确,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体验苦难,品味痛苦是一种让孩子认识生命与人生重要有效的课题,值得一阅!
  

完成时间:2010.12.19 11:54:10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