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了,回到了久违的故乡!
一进蔬菜区,故乡的味道越发浓起来了。还是充满绿色,还是勃勃生机。主街区变宽了许多,两旁商铺林立,一片繁荣景象。
雨一直在下着。车子在一个十字路口停下来,一走下车,没有了无数想象中的感觉。这个小镇让我彻底陌生了。原来的标志性建筑一无所有。索性闭上眼睛,在心里寻找方向,当我说出安广二小和卫校时,前来接站的姐夫立即笑着点点头,于是一切都找到了。26年,改变的是面貌,不改的乡音、乡情。
等到来到姐夫家,看到老姑、四叔、老叔等亲人时,一切都不再陌生了。久别重逢,总有说不完的话。四十几岁的我,还被老姑拉过去搂在怀中,惹得表妹一再说老姑重侄子轻外甥。外甥要结婚了,不管怎么忙碌,怎么贪杯,人都不累,不醉。
吃完中午饭,我迫不及待的走出家门。我要寻觅我的足迹,在这个小镇永不会磨灭的足迹。我不需要向导,只需要心灵的指引。向300米南沿主街向东,大约两节街就到了。咦?校牌子怎么换了——安广中学变成了“安广六中”。门卫很负责,立刻前来询问,都瑞华老师已经退休了,陈启良,何向东他并不认识。登记,说明之后,我开始了细密的寻找。教学楼重新装潢了,更气派了。沿着楼东侧北行,老食堂历历在目。他苍老了。门上生锈的锁诉说着岁月的流逝。昔日熙熙攘攘的门庭早已辉煌不再。在他的对面,一个靓丽的新食堂巍然矗立。里面很干净,几个师傅在收拾着,一切井然有序。但对我而言,我还是怀念东边的旧食堂。那里有我中学生活中最好吃的饭菜,最温馨的场面,最难忘的记忆。
在教学楼的后身,新食堂的西侧,是宿舍楼。站在宿舍楼后,看苍黄的操场风光依旧。破败,宽广,荒草凄凄,岁月奈何不了他,他依旧唯我独尊。
但繁荣是无法掩饰的。三个年组,三十多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在大安的西部,他不可或缺。虽然,他只是一所普通高中。
雨,淅淅沥沥的,还在下着。我告别门卫,走出校门。我释然了,脚步也从容了许多。岁月淘去太多的褶皱,留下众多美好等待我们去回味,只是因为我们忙于工作和生活而忽视了这些美好,但他不会离我们而去,他总在前方不远处等待着我们。艰难的岁月成为永恒的历史,孩子们的成长追赶着我们去衰老,去努力,也追着我们去拾取,去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