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工作琐记(三十六)——学无止境

写作者:胡杨蝶     日记本: 胡杨蝶

日期:2010年11月24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415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晴
  
  
  
  “教师的天地不应是黑板那么大,教师的视野不应是教鞭那么长。”
  
  
  
  今天的家,特别静,只有我一个人。忙完了所有的活。拿来几本书和几份前些日子整理书柜时找到的材料。一样又一样,看了好一会儿,每读一处,都有不同的感受,都有不同的收获。渐渐地忘记了自己一人在家的恐惧。
  
  这段时间,每天都很忙,虽然每晚都要看一会儿书,但是时间短,心不静,每篇文章,都无法深刻地进入内心,所以,看的快,也忘的快。没有书籍浸染的日子,内心无法宁静,变得轻狂而浮躁。我想,每个人的心灵,总是需要在不同的时段得到某种事物的净化。每个人的视野都需要时时拓宽。尤其是我们教师。正如那句话说的好,“教师的天地不应是黑板那么大,教师的视野不应是教鞭那么长。”“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更新与重建自我的知识结构,丰富与积淀自我的文化内涵,才能成为有活力,有素质的教师。一直以来,我总是固执地认为,不再做班主任,便失去了历练自己的机会,便失去了得以维系我课堂教学的原动力。但实际上,这段时间,通过开展听课、评课的一系列活动,我也在不断地自省与反思。虽然,我从一个不成熟的班主任到现在所做的教导工作,有些拔高,但这段距离,却促使我更严格要求自己,寻找更好的途径,让我可以兼收并蓄,但这个过程,是需要付出的。
  
  下午业务学习时,听了支教杨静老师的课,让我再一次得以见识到实验小学教师的风采。这是一节很精彩、很耐人寻味的课。最让我感动的是,杨老师的课上得自然,流露出一种“天然玉成”的美感。低年级的阅读课,杨老师能做到音、形、义相合,利用文本信息与课件的有效链接,使学生从字到词,从词到句,及到到篇的学习,都浑然一体,实现了立体识字,也兼顾了学文的完整性。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始终能把识字写字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口、耳、目、心并用,整节课,复习与教会学生很多的识字方法,可以说,这种“授之以渔”的教学在杨老师的课堂得到充分体现。此外,杨老师在随文识字的教学中,总是能调动学生用情去读字,读词,读句,这是对学生语感培养的最好方法。而此过程,以读为本,寓识于读,识字与阅读同步进行,既分散了重点,又使他们相辅相成,效果极好。
  
  通过看课,我们也从另一方面,看到杨老师对课标,对教材,对教参的把握非常到位。敬佩之余,而我也自愧自己在语文教学上,真是浅尝辄止,每个年段的课都没有深入的研究及可供引领他人学习的经验。总之,一句话,知不足,反也;知困,强也。
  
  晚间看书,特级教师高林生提出了低年阅读教学的四个重点,我认为非常好,摘记下来,以供大家学习与思考。一是人人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是识字、写字任务落实到位;三把了解词句、读懂意思落实到位;四是积累背诵落实到位。但是,如何“落实到位”却又是一个可供研讨的话题了。
  
  业务学习,应该全员参与,但科任教师却没有参与的热情,我不知道,是因为要求的不严格,还是他们没有学习的欲望,或是怕参与评课呢!
  
  学科之间是互通的,从不同人身上,我们都可以有所收获,就如,我们读书,我们培训,都是打开我们视野,拓宽我们天地的有效途径。这样的局面,何时可以改善呢?
  
  还是那句话:“教师的天地不应是黑板那么大,教师的视野不应是教鞭那么长。”所以,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从身边人开始。
  
  

完成时间:2010.11.24 19:41:59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