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声援江平团长,打击台独势力 - 联合早报

写作者:社会万象     日记本: 社会万象

日期:2010年10月27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534

   在最近举行的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期间,两岸代表团围绕中国台湾省参展的名称问题,发生了尖锐地对立,直至中国代表团在与主办方严肃交涉仍然无效的情况下,做出了退出本届电影节的正义之举。中国代表团团长江平发出的“你们不是中国人吗?”、“参展影片还想不想进大陆?”的铿锵之声,直指台独势力的痛处。这才让台湾省“蓝绿、媒体、舆论的立场几乎从来没有那么一致,同声严厉讨伐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打压。”
   参见10月26日《联合早报》网站“东京影展两岸代表公然吵架 大陆团长言论在台强烈反弹”。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江平团长的两句质问,看看到底是“大陆爷爷的打压又赤裸裸地回来了”呢,还是骨子里面台独意识的再度体现。江平先生问的第一句,按理说,按照目前台湾政府坚持“一中各表”的政策,这根本不是问题,不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还是台湾方面自认为的中华民国的公民,都是中国公民,是中国人。江先生并没有说,你们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吗。一句含糊的、笼统的“中国人”都无法接受,马英九先生领导的政府对大陆的政策的虚伪性和迷惑性,台湾蓝绿媒体和普通民众股子里面根深蒂固的台独意识,就暴露无疑了。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吴敦义先生在面对媒体询问时,多次重复使用“蛮横”来形容江平的发言。“总统府”也强调,这次事件已“严重伤害台湾人民感情”,应“立刻补救、停止打压”。这清楚地说明,台湾各种政治力量对大陆政策表面上的分歧与纷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表面现象,也是双方合谋的故意释放烟幕弹麻痹大陆,引发大陆幻想,获得国际同情的协作行为,是台湾方面对大陆的“统战”!马先生政府的政策,中国国民党方面与大陆的交流与合作,在双方微笑、握手和拥抱的表象下,谁又能知道里面的真实用心呢?
   江平先生的第二句话“参展影片还想不想进大陆?”说得更是实在。台湾省的经济界、文化艺术界,在大陆赚了多少钱,他们自己很清楚。没有大陆政府长期以来坚持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台湾的经济发展要受多大的影响,台湾同胞心里最清楚。大陆的确有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但做生意是有原则的。对台湾同胞来说,坚持台湾独立,誓死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这生意就没法做了。大陆人花钱,是有原则和底线的。再有,大陆经济板快的巨大,从来不担心没有其他国家的企业来投资来开发,是因为大陆人觉得与台湾同胞都是炎黄子孙,才以最大的诚意、耐心和优惠政策,来推动两岸之间的交往。台湾同胞千万不要曲解了大陆的好意。
   与日本民族性格一样,大部分台湾同胞受小岛文化的影响,有比较严重的自卑、阴暗和心胸狭隘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分不清是与非,与人类主流的价值观无法对接,在加上岛内部分不怀好意的政治力量和政客的推动,造就了今天绝大部分台湾同胞连自己是中华民国这样的中国人的说法都无法接受,还在勾结国际上的反华势力,来助其实现所谓的台独梦想。本次东京国际电影展的主办方,在中国代表团的严正交涉下,仍然坚持允许以台湾名义参展,让人无法不把其联系为支持台独的反华势力。
   笔者对2005年连战先生以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身份访问大陆,开启国共两党再次交流与合作平台,曾经寄予厚望,期待着台湾同胞以真诚地心对待大陆的友好与善意。但在笔者有了一段将近2年与台湾同胞共同生活和工作的经历之后,现在看来,台湾绝大部分民众和包括马吴二位先生的政治力量在内,也自觉不自觉地与台独死硬势“携手合作”了,与台独势力暧昧无比,里应外合,在麻痹大陆政府和人民,在欺骗国际社会,在搞台湾的“统一战线”。
   可能台湾方面会把江平先生的此次行为,理解为“多数属于二线的人,他们处理事情时,还停留在旧思维,除非中共中央有很清楚的新指示和训令,不然他们习惯是用旧思维来处理。”这是一种误解,按照大陆的体制,官员是不能在公开场合随意说话,发表与政策不相符合的话,这是组织纪律的要求。江先生的两句话,是一个正常的中国人面对相同或相似情形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的正义的声音,更何况江先生是中国的一名高级官员,率领着中国代表团来参加东京国际电影展,体现中国国家形象。
   因此,亲爱的台湾同胞,清醒点吧,早日与台独划清界线,做一名堂堂正正的炎黄子孙,做一名骄傲自豪的中国人,哪怕是你们认为的中华民国,也是一件积善行德的好事。江先生的言论,不但不应该批评,更应该得到海内外还有是非观念、历史责任感和民族归属感的广大中华儿女的支持。
   作者:李邦海《联合早报网》

完成时间:2010.10.27 23:12:27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