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已经进行了一周,无论是新调入老师还是校龄较长的老师都纷纷登台亮相,展示着自己对新理念的理解和践行。作为一个有二十年数学教学经验,面对学校困难,勇挑重担,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工作,接任新课头的葛老师更让人佩服。不说潇洒遒劲的毛笔书法,不说镇定自若的教态,也不说课堂的教学效果,仅备课的经历就让人深受感动。
研讨课任务安排下去,葛老师二话不说投入了教材钻研和教学设计之中,教案修改前后不下五稿,他一边在网上寻求教学的辅助资料,一边浏览名家的教学方略,课余向同年级其他老师请教,就在和他研究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女老师有一个很大的感触,男老师和女老师对于文本理解的角度和深度都有不同,男士们重视文本的组织架构,编排价值,女士们关注细枝末节,某个自然段的某句话,或者某个重复的词语。一句话,男老师更理性,而女老师更感性些。就在那一刻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男女要结合成为一家人共同生活的原因吧!要是面对教材多些男女老师不同解读的思维碰撞,是不是对于教材的理解更大气,更完美些。就在正式教学的前一天晚上,葛老师对教案又进行了修改,他打电话给我,让我看看他最新找到声像资料,并阐述了自己的设计思路,我有幸走入了他的书法艺术的世界——流觞曲水的博客,里面关于本节课查找资料的链接不下八处,最早的日期竟然显示在10.14,那一刻我明白,葛老师是在接到任务后就着手研究教材,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那一刻,我汗颜无比。第二天正式的课堂教学,因为学校硬件设施的原因,葛老师只得取消既定方案。就在听课的时候,刘老师还告诉我,葛老师早晨一来,就和她又改教案的。这种严谨的教学态度,这种浓浓的研讨之风,诠释着葛老师的人生信条:要做就要做最好!
纵观本课,我找到了李校长评价六二班学生思维敏捷,个性化表达突出的原因:
1.教师充分尊重、信任学生,营造了师生平等的浓厚氛围。
课堂中,我们看见,在老师的提问中不是让谁回答你就回答,而是谁想回答一定可以回答,课堂呈现出平等对话,互相交流的热烈场面。教师极度的信任已经幻化成学生的自信和勇气。清楚的记得有一个男生叫xx ,当主动站起来陈述自己想法后,葛老师对他说:“今天,xx都敢发言了,值得表扬。”学生们给予掌声,葛老师又再次让学生用热烈的掌声对孩子肯定。当我把目光投向那个孩子的时候,我分明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在他的胸中氤氲,孩子情绪激动,这或许是从来没有受到关注,而今得到认可的激动和兴奋吧。再后来的课堂中,我一直关注这个孩子,我发现他总是那么认真的听着,又勇敢的回答了一次问题。我想:如果我们就这样关注这些需要关注的孩子,不仅是他们能得到鼓舞,就是优生也能受到感染。也正是这样的尊重,呈现出孩子们争先恐后表述观点的热烈场面。就连我们熟知的XX也在大胆表述。但,如果在此期间,葛老师能利用有效的追问,或者挑起学生争论的问题,推进孩子思考的深入,学生就能因为课堂在原有水平上得以提高。
2.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让学生因为佩服而更加尊重老师。
教学中,葛老师流畅的粉笔字已经让孩子们啧啧称赞了,当他将毛笔书法《自嘲》展示在黑板上的时候,何止孩子的表情,就连听课老师都佩服不已。语文学习,无怪乎三个目的: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笔清秀大方的书写,一手脍炙人口的作文。当语文老师在这方面表现特长的时候,当孩子学习态度的转变源于对老师的佩服的时候,那种力量,那种创造性是不可估量的!正因为这种认同,这种佩服才使得学生想表现,敢表现!
本课授课给我如下启示:
1.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学识,还有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是教育成功的有效催化剂。
2.备课中,多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本课在主体单元中地位如何,编者的意图是什么?教学本课,学生的巩固点,新的生长点在什么地方?教学本课作为授课老师你希望学生收获什么?或许教学的实效性更强。
3.在教辅读物泛滥的时代,在学生不主动思考,将别人的理解毫无摒弃加工的基础上搬来使用还理直气壮的情况下,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学习参考书迫在眉睫!
以上仅个人拙见,欢迎葛老师批评指正。女老师毕竟头发长见识短,希望在男老师的指导下更理性!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