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带祺儿去爷爷奶奶家。
忽然祺儿一边朝路的一边躲着,一边说“那是一个丑样子”……我不解地回看他躲着的那个方向,看是什么让这小人儿避之不及。看了半天,一切正常,我问他“什么”?“那里,那是一个丑样子”,他一边扭着头不看,一边伸出小手指向对面的上方。顺着他的手看过去,那是装着一个摄像头。原来如此。
还是许多天前晚上路过这里,摄像头外的红光圈在黑暗中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跟他解释过,他当时没说什么。今天,大白天的,大概因为看得更真切,那个监视着一切的圆圈显得深邃、莫不可测,加上方形的外沿罩,跟他在烈士公园游乐场看见的做广告的骷髅头有几分形似——空洞,无神,却又窥视着、逼仄着,仿佛要吞噬一切。
心里微微震颤。
装摄像头的地方是越来越多了, 也读过相关评论,这些原本为着我们安全起见的设备,却越来越让人心慌——我们还可以信任谁、依赖谁;我们的一举一动不再完整地属于我们自己。然而什么理论的言说也抵不过孩子最敏感的直觉——那是一个丑样子——那不是什么好东西。
跟安说起这些,他说,你也不要把小孩子想得那么神好吧,不过就是因为和骷髅头有点像么~~~~~~他哪里知道那些什么隐私、什么安全之类。而我坚信,孩子的直觉就是说出了事情的本质,他当然不知道用这些抽象的语言来表示,他只是凭着自然赋予的天性和本能——这真让我惊叹。
越来越惊叹于儿童的一切,越来越相信蒙台梭利所说,“儿童是成人之父”,也渐渐懂得智慧的老子为什么说最高的境界如婴儿。带这个一年级还不到两个月,我数次被孩子们的一些表现震动心灵。
一个孩子,被母亲认为“的确比别人成长要慢些,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差”,事实的确这样。长假过后,整个一年级只有他竟然哭着赖在教室外面不肯进来,说“我还没休息好呢”~~~~~~~~~~ 我好言安慰,鼓励他说只要上两天课就又可以休息了,他才肯进教室……他觉得在学校里生活对他而言是件困难和痛苦的事,然而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在坚持。尤其每天抄作业,他总是全班最后一名抄完,扫地的同学都要走了,他还在吭哧吭哧地写,然而,没有半点推诿,从不眼巴巴地望着我希望我帮他,好几次看他一笔一划的样子,我都忍不住要开口主动帮他,但一看到他那么认真专注的样子,就觉得成全才是我对他的尊重。这小小的人儿,有着多么顽强的毅力!
周五给孩子们读故事,《兔子蹦蹦和青蛙跳跳》系列中的之七,读完以后感觉教室里升腾起一种宁静和温馨——正如故事的结束画面上,那盏小小的油灯。“怎么样,有什么感想?”我问道,潜意识里略带着居高临下。一个孩子举手站起来轻轻地说“我觉得很美丽”。戛然而止。他说不出更多的话。
形容友谊,也许用这个词并不确切,可是,这果然应该就是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受——小小的争执,大大的微笑,紧紧的拥抱,还有那偷偷抹掉的眼泪,以及那盏小小的、闪烁着橘黄色灯光的油灯,孩子们只是凭直觉,就说出了其实是最确切的词语。
其他的呢,也不用再多说了。什么包容、体谅、珍惜……都抵不上一个“美丽”。拥有这样一个朋友,拥有这样一种友谊,难道不是世间最美丽的事情么?
“那是一个丑样子”。
“我觉得很美丽”。
这是孩子的声音,却再次成为我生命的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