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青春赌明天
有些歌词,非得在心里有所触动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她的好。
上午似乎是在突然之间痛下决心,有了强烈的读研的想法。虽然有了考研的想法很久,但思来想去一直不是那么强烈,一则是因为目前文凭越来越不算什么,二则是自己个人不愿继续读书。因此自己所谓的考研被自己定义为无关紧要的尝试。但是今天在网上查初试书目,感到并不是自己一直所想的那样简单。两门专业课的书目足够庞大,要认真的看完已属不易,何况要研究透。这才感到自己定的专业并不像自己当初决定跨专业时那样的轻松。
但是如遭了当头棒喝一般,很快就为自己的未战先怯感到羞耻。不过是奋斗一场,何必这么担心。经过前面自己的分析,现在选择的路已经是不错的了,再犹豫就只是自己缺少勇气了。该拼一回了,大不了当成一场豪赌。赌注是青春,换来的是明天。
甚至是开始怀疑自己这么多年都在干什么,人生不该是这样。拿出一点少年的气息来,去奋斗,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吧。
何必现在就对生活服输,只想着将来能有着中等的生活水平。
难道老气横秋就是多读书,多思考带来的回报吗?也不完全是,今天幡然悔悟大概也与最近看《平凡的世界》所带来的触动有关。
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从最初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到最后的归于平淡。
任何一个刚上学的小孩子,如果被问起以后考什么大学,恐怕都是回答清华北大。但渐渐的发觉有很多东西是自己无力实现的,于是,渐渐地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向现实妥协了。但是这个过程在每个人身上发生的快慢不同,最先妥协的一批人无疑是最平庸的,最后妥协的人大概要创出一番大事业来了。
是的,在每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不同是人生观的不同,没有对错。而且并不一定经济或者名望上的巨大成功就能保证一个幸福的人生。
但一个年轻人要做的是不断挑战自己,而不是顺从命运、任其发展。一直记得史铁生的一句话“人活着不是为着被打败的”。即使不为经济或者名望,人也应该与环境,与自己的弱点,与能找到的一切困难抗争。
记起去年十二月为后来胎死腹中的院刊写的卷首语,开篇用了王小波的一段话“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的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的时候没有预见到这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写那篇文章的时候自己正为了一个目标奋斗,那个时候心里满是激情。尽管每天忙得团团转也不感觉累,当时看王小波这些话,只觉得有一种庆幸,庆幸自己青春还在。
过了今年四月,尽管经常开玩笑说自己是奔三的人了,老了。但是绝没有觉得自己真的有了什么变化。今天猛然发觉,这就是变化,令人恐怖的精神上的变化。
还能继续沉沦吗?点燃梦想吧,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去战斗。即使碰得头破血流,也是值得的。这才是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