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人生总是显得暗淡。所以说,多个朋友多条路。然而,朋友一多,种类也就越多。有的朋友如同知己,与你一生一世相知相依。有的朋友如同过客,只是几面之交,有的是酒肉朋友,有的是互相利用。一旦没有了利用价值,朋友情谊即断。
有人说,朋友之间不必谈钱,谈钱伤感情。这话一点不假,可是有的时候必须得谈到钱。
如果有人问你,你有几个能借到钱的朋友,相信面对这个问题,没有几个人能从容肯定回答。是的,朋友之间借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很少想到这个问题。可是最近自己建房缺少资金,想从朋友那里借点钱,这才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结果,借来借去,一分钱都没有借到,面对这种结果,我感到极为震惊,我能怪朋友吗?似乎没有理由,然而心里的难受却是与日俱增,因为4万元没有借到,使我陷入到了一种极大的困境之中。没有办法,最后还是厚着脸皮,再次向自己的亲戚开口,每个亲戚那里借几千,最终凑足4万,当这些钱全部凑足时,我的心已经相当疲惫,原来对朋友抱着12万分的热情与期待,可最终的结局却着实让我感到了意外。朋友们或许没有错,可是我为什么就借不到朋友的钱?为什么到了自己最困难的时候,不是朋友帮了我,而是亲戚?我不得不重新考虑“朋友”二字的含义。
我并没有责怪朋友不借钱的意思,毕竟这年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人有各人的难处。即便是朋友有钱,有很多钱,也不肯借一分,也没有什么,毕竟人家没有欠你的钱,借钱是义气,不借也是本分。
虽然如此,时至今日,我还是慢慢地疏远了一部分朋友。朋友不一定要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可是当你有了困难时,不能挺身而出的其实算不上真正的朋友,如果他有这个能力的话。
你有几个能借点钱的朋友?闲暇时,你可以想想这个问题,或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这是我昨天在《青年文摘》2010第6期看到的文章,之后颇有同感,回忆了一些事,也有很多感慨。
记得95年我们在城里买房,还有7千凑不齐,我们还没开口,肖,王二位老师说,我们有,暂时拿去吧。那时我们还没开始借就有了,也还没显得艰难。却也心存感激。98年,我们准备建一栋房子,资金缺口大,我和丈夫心里没底,跟那些人借呢?结果,罗老师罗师母送来5000元,还说我们知道你们缺钱,又不好意思开口,就送来了,不急着还。李主任冒着大雨送来两万,还说再少了也不要跟别人借,只要打个电话给我,我城里有朋友,我让他给你送来,以后我给他。我们当时真是感动得连谢谢都说不出口,总觉得说了反而减轻了心中的的情意。再后来,丈夫投资过大,资金周转不来,拆借也是常有的事,陶会计总是慷慨又信任,他的工资卡上总有几万元,经常把他的卡和密码给丈夫,任他取钱,少则几千,多则一两万,有时十天半月,有时一两个月,还钱也只是打到他账上,请他自己查收。他的小金库成了我们的临时银行。我跟他开玩笑说你就不怕我们破产还不起或赖账?他说你们不是会赖账的人,就是破产还不起就算我救济你们吧。玩笑话也使我热泪盈眶。真的很感激,却也不在言表。
也有尴尬和伤痛。还是八几年的时候,艰难得都不忍再回忆,外地的我想回家都没有路费,瞒着丈夫跟他同学借钱而不得,至今想起都寒心。怕丈夫有压力,也怕影响他们同学感情,几十年后的前一两年才跟丈夫说起。因为丈夫借钱也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尴尬。正感叹人心不可估。我跟他讲,没有什么可叹的,你不是有那么多可以借钱的朋友吗?何况朋友借是他的情谊,不借或以什么方式借都是他的权利,除了父母子女之间,谁都没有义务。任何人不能勉强。真的从内心不能有半点责怪朋友,即使平时很好,即使他有能力。
我们都是穷苦出身,知道开口都有难处,所以后来一个朋友买房借钱,我毫不犹豫拿存折告诉她密码,她很感激,我却认为这是很自然,因为我跟她是真朋友,也知道她借钱何用。
也有另一种尴尬,遇到过两次,一次是2008年冰灾时候,一个开广告公司的同学因冰灾出事,丈夫以责任人身份被拘,她四处借钱赔偿,以减轻丈夫的责任而早日出来。她知道我们正投资没钱借,也没有提出借钱,我帮不上她,真的很内疚。分两次送给她两千元,于我于她都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好在不久就解决了问题,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还有一次,一个朋友装修房子,可能想借钱,可那时是我们最困难又不能哭穷的时候,我只能回避,至今心里都不是滋味。但愿她能体谅。现在想帮她她也许不再需要,也不好询问。
想了那么多,打字速度又慢,也快9点钟了。心里有苦也有甜。其实想想钱有时是个好东西,它可以使你丰衣足食;有时它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标志;有时它也龌龊肮脏;有时也是友情亲情甚至是人品的试金石
想多了想复杂了吧。
不想了,陈年往事。
记住需要感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