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了解气的话,做了解恨的事,又有何意,难道真的能把自身的不悦送走?
时间慢慢推移,想来,我已不再年轻,然而还是一身孩子气。有时候,哭笑不能自主,有时候,说话做事不经大脑。所以,经常伤害到别人。现在想来,这种成人的孩子气是不可取的,既然长大了,就不可姿意妄为。人的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鲜明的个性特点,成就了我们丰富的生活。虽然生活中不可或缺各种各样的人,但这儿不应该成为我们张扬“个性”的理由。我们有责任让自己在生活中不断地成熟起来,因此,这需要我们能够不断地反思自己,正如古语云:吾日三省吾身。反思与自省是人达到个性成熟不可缺少的因素。
今日下班前,一位村小负责人来我校取东西,因为领导们都有事。他要办的事没有办成,于是坐在办公室里气愤地说了一些话,我当时正在场,心里极不舒服,于是也话里带刺地顶了他几句。话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是他是我的长辈;二是谁人能没牢骚,办事不顺怎能不说几句。如果当时笑一笑,或是说几句安慰的话又如何。我知道这是个人涵养和素质的问题。以后,不能为一时不快而无所顾忌说很多。做不了别人的知心人,就不要让人心更不舒服,这也算是一种善良吧。
谈到善良,想起小沈阳说什么是善良:如果看到了一面墙要倒,我们没有能力扶,可是我们不推,就是一种善良。如果我们在吃肉,但没有能力请别人吃,在我们吃肉的时候,不吧嗒嘴,那也是一种善良。说来可笑,但生活中真是的确有着一些人,他们为了照顾他人的情绪和内心,宁可自己吃点苦,受点委屈,也不要看到朋友和亲人难过。然而,也有一些人,他们为自己想得太多,所以受不了一丁点的不如意,张开嘴就怨,眉眼之中全是恼怒,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数落他人。实际,他们说过,做过,并没有快乐什么,反而带给他人许多无奈和烦恼。因此,老人们常说:话到嘴边留半句,理到真时让半分,与己与人没有什么不好的。我们不愿别人为难自己,为什么得了一点理就难为别人呢。
人都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确是这样的。不管是知识的储备还是性格的完善,在人生之旅上,是没有尽头的。我们可以原谅小孩子的稚气,但我们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莽撞和无知。可是说这些,有些人竟然永远不懂。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说着自己愿意说的话。
下午,我想让书记带着大家补上周的政治学习。主要是希望能让学校的各项学习驱于正规化,而不再向以往地一味地抄呀补呀。可是书记说,下周一起学,我当时很不理解,恰巧姐夫又补了一句,别搞形式。我当时心里真不是滋味。到底什么才是形式呢,一切形同虚设,学习不学,应该严肃对待的问题不认真对待,才是实际需要吗?后来,我想,书记一定是有事,理解吧,但心中仍是无奈。
做了这份工作,除了理解,还剩下什么呢?我告诉自己,莫气,莫气,理解别人,也理解自己。什么都急不来,慢慢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