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学习日记(九十九)

写作者:胡杨蝶     日记本: 胡杨蝶

日期:2010年07月03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402

  学习 交流 反思 提升
  
  ——赴东北师大学习心得
  
  难忘的师大生活即将结束,驻足回首,是沉甸甸的收获;凝眸远眺,是意气风发的畅想。然而现在,却是深深地留恋与不舍。这短短的四个月在人的一生中,不过是百分之一的定格,但这四个月却圆了一个人的大学梦,开阔了一个人的心界,丰富了一个人的视野。师大及师大人给了我可以梦想的双翅,更坚定我为这梦想而执着追求的信念。当我静下心来,想为这次培训写一份收获和总结的时候,我的心更是百感交集,这一百多个日子里,寄托着东丰县教育局、进修学校、**小学领导对我这个普通教师的期望,凝聚我们十人共修学业的热情,充满着**师生对我的信任和关注,更饱含着家人对我的挂念与支持。除却这份精神的鼓励之外,我想引用师大培训会议室的标语来概括我的收获,也许不够全面,但这八个字却是我师大生活的浓缩,也是我日后成长的终身坐标。那就是学习、交流、反思、提升!
  一.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动力之源
  1.课程学习是一日三餐
  来到师大,我以最快的速度定了小教专业与教育管理双专业的课程,如丁锐老师的《课堂管理艺术》,孔凡哲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论》,王琨老师的《教育管理应用文写作》,此外,我又兼修了姜英杰的《小学生心理学》,陈旭远的《课程与教学论》等,充分利用每一天的时间,像一名真正的学生一样,选好课程,坐住板凳,记好笔记。每一天都是忙碌地度过,但却在充实中入眠。这些课程的学习丰富了我的知识底蕴。教师们用最前沿的理念影响着我们,引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我如饥如渴地面对这晚来的知识充电,学习劲头十足。老师们的个人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丁锐老师如一个婉约女子,说话轻柔;孔老师名副其实是个山东才子,成熟幽默,思维敏捷;王老师平易近人,乐于助人。而他们的课堂更是值得关注,备令回首的一节节精彩难忘之旅。这些教师向我们传授课程本身的知识,并毫不吝啬地把他们所学所得所观所感与我们介绍。是丁老师让我了解了格拉塞提出的选择理论的五种需要,了解了这几种需要,便能够很好地在课堂上了解学生,体贴学生,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使之课堂达到和谐共进。孔老师告诉我们谨记数学教学的核心三句话:“现实问题数学化,数学内部规律化,数学问题现实化。”他对数学大纲的解读,对数学教材的分析,对数学课堂的讲解使我对数学燃起了浓厚的兴趣。讲授《班主任工作》的孙老师,使我亲近了何谓“启发引导”,何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姜英杰老师讲述的小学生阶段性差异,更好地引导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如果能说尽,我愿意把师大的恩师们对我的启迪一一述说,但我苦于词穷。可以说,师大的课程学习是我们进修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日三餐”。
  2.学术报告是营养餐
  东北师范大学作为全省的师范类的高等学府,每年都承担着教师、校长等不同层次的培训活动和教育教研活动,并接待着外国学者的访学。师大四个月,我也有幸聆听了外国学者的不同内容的报告,听异国教育者对相关领域的探索,真正感受着“知识无国界”。如德国的Schwank教授来师大做数学心理研究的报告及到师大附小听课评课活动,令我耳目一新。我头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离不了众多知识体系的辅助,德国教授注重在数学课堂对知识发展起源的讲述和数学思维的培养,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各级各类培训更是接踵而至,令我们欣喜不已。如张家口中小学校长培训、农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等等,都无疑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营养大餐。
  3.博览群书是自助餐
  东北师大图书馆可称之为全国师范类大学藏书量之首,这所蕴涵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大学,给人的感觉是沉静中带着思索,仿若是一位博古通今的白须老者在静湖畔悠然垂钓。在校园的任何角落你都可以看到与书相伴的身影。几次走进校园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便有一种眩晕的感觉。书真多呀。在图书馆,我借阅了《童年的秘密》、《教育漫话》等外国名著,我读了知心姐姐卢勤的书,我看了张岱年的《心灵与境界》,我看了肖川的《教育理想与信念》。在我枕边,一直不舍放下的是魏书生的《心灵的轨迹》,每天清晨一阅,天天有感触,日日有收获。师大还有一个环境优雅、静谧清凉的地下书店——学仁书店。我更是喜之向往,因为这里的书架上摆放着众多的教师用书。四个月,我在这里度过了不知多少个美妙的傍晚。是学仁书店让我认识了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在他的《我就是数学》中感受着他的数学“融错思想”;让我得以再次亲近孔子,并《跟孔子学当老师》;让我能够看到《名师是怎样观察课堂》的;再睹了《教师必看的十五部电影》;并倾听《大师谈早恋与性教育》等。以书为友,以书相伴的日子是幸福的。而书籍是教师成长最重要心灵鸡烫。但它又绝对是靠自我培养,自我亲近,自我感受,自我受益的“自助餐”!
  二.交流是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
  学习是个人的事,但“闭门造车”却不利于个人成长。因此,交流显是尤为重要,可以说,交流是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
  萧伯纳曾形象地说:“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后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便是每人有两种思想。”在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各圆其说。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自己的观点作出解释、阐述、论证,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交锋中,在对自身感受、认识、经验、体验、自我批判和对问题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继承和批判。所以,在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中,教师之间可以获得相互支持;在相互间的交流、研究、合作中,教师之间可从不同的层面得到很好的发展;在相互间的对话、讨论中,可促使教师更有效、更深入地思考,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经验。
  师大一行十人,年龄上存在很明显的跨越,但正是如此,使我们在知识上可以互相补充,交流更为精彩,可以产生交流上的“磨擦”,促进智慧的生成。我们交流的范围很广,有的时候交流所在学校的教学及教研,有时候交流所任职务承担的各种事情,有时候交流一本书的收获和所得,更多的时候,是交流同一个报告中谈论的观点。记得一次,我们参加张家口校长培训时,邓涛教授组织的校长自主研讨时,针对一位校长激昂的发言,大家就展开了激烈地研讨。我们几人时而似是辩论,时而认真倾听思考。尽管最后,我们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但这些来自不同人的不同声音却丰富的我们的心智,促进了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三.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光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一名教师,只知道大踏步往前赶路,却不知驻足思考,往往会错失很多重要的发现。未来师大之前,我就承诺于我的学生,每天要写一篇学习日记,回顾及反思一天所得所感。与同学们共进的第一顿晚餐,我也是如此承诺。实是希望同学们能够监督我完成这个计划。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从刚开始的愿意写,到写一写不知道如何写,再到写上了瘾,不写一写,每天都会感觉少了什么似的。最后终于完成了百篇日记。这百篇日记,字数在十四万字左右。虽然篇篇不是佳作,但却是我每天认真学习与反思的结晶。回顾这一段心旅历程,每天必须边听边思索,并在有疑问和有价值的地方批注,晚间再加以整理,把认为好的,值得的记录加之自己的感触写下来。现在想来,我的这些反思日记基本上可以分为五种:一是课堂反思;二是报告反思;三是交流反思;四是读书反思;五是自我反思。在不同的反思中,我都能有所收获。如与同伴交流中,我们对培训报告的实用性进行了争论,起初我认为,报告内容如果只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不能总结出共性的结论,对于受培训者无疑是“假、大、空”的。但过后我又进行了一番反思,得出报告人在介绍本校时,实际就是一种经验的转移,作为受培者,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认识:我要做的不是模仿,而是如何结合实际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再如课堂反思:丁老师曾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教师和家长都在探索它是一粒什么样的种子。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去让他们长成他们本来的模样。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包含着教育者教育的理念,那就是尊重。那么为人师者,如何尊重学生,如何践行这一理念呢?结合自己的课堂,我是否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尊重的他们的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情感态度呢?可以说,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训练和再学习活动,在反思中,我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引领自己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不断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因此说,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四.提升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
  在学习中交流,在反思中提升自我。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把职业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应该“运用所有的才能、潜力、技能,不断地出成绩、出成果,从而使自身得到持续发展,体验到发展的精神满足,实现自我价值。”亦有言之“教师的自我价值是教师所追求的品位,就是与专业共同成长,和学生一起发展。”四个月的师大学习,在各学科的知识内涵上,我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最重要的是思想的转变,理念的更新。它使我树立了终身从教,一生爱教的崇高志向,更使我坚定了走“学习、交流、反思、提升”这样的专业成长道路。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每个知识分子都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我们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我们对教育应该如同古人一样,“以己为任,死而后矣。”并且,“不亦重,不亦远乎?”
  最后,再一次地感谢东丰县教育局,进修学校及**小学给了我这样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我的工作岗位之中,努力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并不遗余力地发热,发光!
  
  

完成时间:2010.07.03 17:59:14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